第539章 陆军武器研究所的新产品
大夏招募科学家的事,非常的顺利。
整个迁徙计划,从开始,到结束,前前后后大概进行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夏一共收获了超过五百名的科学家。
为了能够让这些科学家发挥最大效用,帝国户部拨款一个亿,在京城修建了一座新学府和综合科研机构。
在这里,除了极个别的科学学科不在这里之外,其他学科都在这里。
不在这里进行研究的,只有核物理学科。毕竟这玩意有点危险,只能安排在人迹罕至的西北地区。
而安排好这些新来的科学家之后,帝国就开始招收学生,让他们跟着这些科学家学习。
后来,这所新学府成为了帝国最高国立大学。每一个进入到这里的学生,都是佼佼者。自然而然的,这里就成了学子们心目中的圣地。
当然,这都是候后话了。
不过,也间接说明,这所原本只是用来安置这些科学家的学府,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正如后世评论中的那样,正是因为有了迁徙计划,让大夏帝国在各个方面完成呢对西方世界的追赶和反超。
让大夏在各行各业中,都迸发出活力。
等到西方世界反应过来,自家的科学家们被大夏挖走的时候,已经没办法阻止这一切了。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唯一没有被安排在京城的科研团队,是所有来到大夏团队中,福利待遇是最高的。
这一点,从林逸划拨给核物理团队,没有上限的科研经费就可以看得出来。
因为林逸很清楚,这个团队,最终的产物是什么,那是大夏成为世界顶级强国的钥匙。
除了这些科学家之外,林逸并没有忘记帝国原来的研究所。
由于现在帝国没有战争,都是在努力发展的阶段,林逸要求现在帝国三大武器研究所主要以技术储备为主。
每一种设计,只需要做出一个样品进行测试即可。
当然了,一些类似于新式战舰,飞机不在此列。
与此同时,林逸也给三大武器研究所提出了一些需要研发的装备。
陆军武器研究所,除了需要研制林逸之前说的火箭炮之外,还需要研制自行火炮,反装甲武器。
深知历史走向的林逸很清楚,如果有再爆发战争,那么很有可能会遇上敌人的装甲部队。
没有有效的反装甲武器,会给己方部队,造成很大的伤亡。
对于林逸提出来的这一点,杨冰表示认同。
于是,在三个月之后,一大堆装甲武器就被杨冰他们给整出来了。
说来搞笑,由于帝国现在的战车属于全世界都领先的那一波,而杨冰他们又搞不到其他国家的坦克装甲车之类的东西。
所以他们很自觉的把陆军武器研究所下辖的战车研发部当成了假想敌。
参照着战车研发部所研制出来的战车为目标展开了研制克制武器。
像什么12.7毫米的重型反装甲狙击枪,在配备了钨芯弹之后可以在500米范围内,击穿甲一型,甲二型战车。
可以在300米范围内击穿甲三型战车,200米范围内击穿甲四型战车。
然后,反装甲武器研究团队的负责人对着战车研发部的人,反嘲了一句不过如此。
直接把战车研发部的人,气的牙痒痒,然后果断开始设计甲五型战车。
对于战车团队准备研制甲五型战车,反装甲武器研究团队表示,既然不服,那就打到对方服。
于是,除了反装甲狙击步枪之外,他们很快又拿出了反坦克炮和火箭筒。
先说反坦克炮,目前反装甲团队只设计出37毫米反坦克炮和57毫米反坦克炮。
再大的口径,不是不能设计,而是没有必要。
因为现阶段的战车都是那种比较薄的装甲,还没有到二战中后期那种正面一两百毫米的装甲。
所以,反坦克炮到了57毫米也就够了。
但是这不等于,他们手里没有图纸。
此时,反装甲武器研究部手里至少还有75毫米和90毫米两种反坦克炮。
不过没有制造的必要。
值得一提的是,37和57毫米的反坦克炮重量很轻,只需要两名士兵就可以拉着跑,这让那些士兵发现,这种火炮很适合作为连队的补充火力。
虽然一些连队是有迫击炮的,但是迫击炮初速慢,很难击穿一些类似于堡垒掩体。
所以步兵其实还是蛮需要一款可以直射,且初速快,轻便的支援型火炮。
刚好,37毫米,57毫米反坦克炮就刚好合适,只需要给这些火炮配备一些高爆弹就行。
这还真的是一举两得。
而火箭筒出现,只能说是一个意外。
杨冰带着人研究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