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夺取绥芬河铁路桥
在樱花帝国还没有被分裂成樱花国和扶桑国之前,樱花帝国的士兵就非常注重刺刀拼杀。
在分裂成两个国家之后,由于樱花国长期被大夏封锁,导致物资资源十分缺乏,所以樱花国士兵,更加注重刺刀拼杀。
可以说,单论拼杀技术,樱花国士兵足可以跟大夏士兵相媲美。
这里需要说一下,相媲美,并不是说樱花国士兵比大夏强,而是指单轮拼杀,双方实力都差不多,可要是真的打起来,以命相搏的情况下,樱花国的士兵还是会惨败。
至于原因嘛,那主要开是帝国士兵配备了大量的手枪和冲锋枪这样的近战武器。现在的大夏士兵,根本就不会轻易的跟敌人拼刺刀。
毕竟能有用枪解决的,为什么还要用刺刀?
帝国士兵配备的近战自动化武器,可以说当世第一,更何况,帝国士兵本身的拼刺刀技术也不弱。
话再说回来,虽然樱花国士兵刺刀技术强悍,但是面对比他们高了一个半头的罗刹国士兵,他们瞬间就处于了下风。
众所周知,罗刹帝国由于身处北地,是大陆最北面的帝国,那边的人天生都是人高马大,面对樱花国士兵,他们占据了天然的身高优势。
但是在损失几千人之后,樱花国的士兵,也找到了对应的办法,那就是三到四个人,围攻一名罗刹帝国的士兵。
这样做,大大提高了樱花国士兵的战斗力,可速度却慢下来不少。
后面的李金基看到前方樱花国士兵在跟罗刹帝国血战,虽然稳住了战线,但是想要彻底拿下第三道防线,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并且,这个时候,罗刹帝国正源源不断的往第三道防线派遣援军,如果不能快速的占领或者是增派援兵,那么樱花国和扶桑国的士兵,被赶出第三道防线,那只是时间的问题。
可现在看来,无论是樱花国还是扶桑国,他们应对罗刹国士兵,都比较艰难。所以在派遣两国士兵上去,也不过是徒增伤亡而已。
并且,从开战以来,帝国士兵除了夺取米夏埃尔之外,就几乎没有参与到作战。
没有经历过血战的士兵,永远不能称之为精锐。
于是,李金基决心派遣帝国士兵充当援军,准备一举拿下第三道防线。
想到这里,李金基派遣京营的一个师,前去增援。
这不是李金基小家子气什么的,而是现在前线还有好几万樱花国士兵,再顶上去一个师,已经是极限了。毕竟第三道防线,就那么点宽度。
派再多的人,也就只有那么多人能够与敌人交战。
为了能够快速夺取第三道防线,进而对要塞主体实行攻击,李金基要求这个京营上去之后,先攻取要塞通往第三道防线的主要通道,也就是绥芬河上的铁路桥。
这里就需要说一下双子城的地形了。在大夏这边,称呼这里为双子城或者是双城子,但是在罗刹帝国那边,却是称呼他为乌苏里斯克。
双子城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城市,他其实是有三座城镇合起来成为一座大型城市群。
其中就包括朱尔根城(西乌苏里斯克城)和富尔丹城(南乌苏里斯克城),外加要塞主体所在的绥芬古城(克洛斯蒂亚尔山城)三座城镇组成。
乌苏里克斯城图(双子城)
除了绥芬古城在绥芬河的南岸的山岗之上,朱尔根城和富尔丹城都在绥芬河的北岸。两者之间有一座铁路两用铁桥连通。
罗刹帝国远东军司令契科索夫,将他的主力放置在了绥芬古城所在的南岸,只在北岸留下了两个师,分别驻守朱尔根城和富尔丹城。
朱尔根城就是第二道防线所在,这里已经被帝国拿下,整个朱尔根城已经变成一片废墟。双方主力正在抢夺第三道防线,也就是富尔丹城的控制权。
樱花国和扶桑国的士兵,正在城镇内部和外部阵地拼杀,契科索夫派遣驻守绥芬古城的军队前往支援。
他们所走的路,就是绥芬河铁路桥,只要帝国能够控制这里,那么罗刹国的袁军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援前线。
所以,李金基在第一时间,就想要让京营的那个师,去抢夺绥芬河铁路桥,只要拿下这里,那么还在富尔丹城内的罗刹士兵,就没有后援,到时候,他们的结果,只是被帝国剿灭。
京营第四师接到李金基的命令,他们没有耽误,早就摩拳擦掌的他们,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全师集结,然后开始朝着绥芬河铁路桥运动。
京营第四师从城北发动攻击,越过第二道防线,然后在第三道防线外围与罗刹士兵开始接触。
由于配备了大量的自动化武器,第四师根本就不与敌纠缠,用手中的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直接杀出一条血路,朝着铁路桥运动。
在这期间,不是没有罗刹国士兵想要阻拦,但是面对火力凶猛的帝国京营师,他们根本就不是对手。
远了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