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三章不服?本王杀个人给你们开开眼!【为盟主加更1/5】
胡亥见蒙毅捡起地上的诏书,再次念诵,一边嘶吼,一边想要再次抢夺。
赵高连忙上前抱住他,沉声道“太子息怒!太子息怒!”
“老师!这是假的诏书!他们假传父皇旨意!罪责当诛,罪责当诛啊”
“够了!”
胡亥的话音还未落下,李斯就暴喝出声“太子乃一国储君,岂能如此聒噪?成何体统!”
“丞相”
胡亥见李斯发怒,浑然不惧,甚至想让李斯拆穿这份荒唐的诏书,但赵高却连连拉扯他,示意他住嘴。
因为胡亥至今都没有发现,众臣看他的眼神已经变了。
那是一种质疑,惊讶,厌恶,鄙夷等情绪混合的复杂眼神。
按理来说,这种眼神不应该出现在一个帝国储君的身上,但胡亥确确实实让众臣非常不爽。
这明显是在挑衅他们的智商。
诏书是不是假的,我难道看不出来?
就你胡亥一个人英明神武?
什么东西嘛!
眼见大殿内的气氛一片肃杀,李斯强装镇定的轻咳一声,平静道“诸位大臣,可有异议?”
“这”
众臣互相对视,面面相觑。
虽然他们非常不爽胡亥的言行,但诏书的内容,着实有些骇人听闻。
首先是王爵。
这已经超出了秦国原有的爵位等级。
虽然秦国统一了六国,最高君主从秦王变成皇帝,皇帝便是事实的天下共主。
这就好比当初的周天子,是可以分封诸王的。
但六国之民,乃至边外蛮夷,认可的都是秦王,而非皇帝。
所以秦王的含义,不言而喻。
其次便是封邑。
大秦二十级爵位等级,除了最高的彻侯有部分封地,就是关内侯,都没有封地。
而且,这还不是部分封地,是整个南海三郡。
也就是说,秦王是实打实的诸侯王,跟六国君主一个级别的,并非虚爵。
想到这,所有人心肝都在发颤。
但是,这还没完。
诏书最后还加封了护军都尉之职。
扶苏身为皇长子,领的是九原监军之职,胡亥被册立为太子,虽然有太子卫率,但顶多也就几千人。
而赵昊的护军都尉,可是掌管禁军,统领诸将的最高长官。
说白了,他就是大秦军方的第一人。
相比尉缭的国尉,护军都尉最大的不同便是有实权。
当然,在赵昊之前,这个职位一直都是空缺的。
因为秦朝制度下的中央集权,强调一切权力属于皇帝,若有这个职位,皇帝的军权会大大消弱。
所以,护军都尉之职在秦朝,名存实亡。
就是后面的汉朝,张良担任的护军都尉之职,也是个虚职。
毕竟任何皇帝,都不可能消弱自己的军权。
赵昊不仅受封了秦王,还掌握了军权,这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帝国储君吗?
如果始皇帝真的想立胡亥为太子,就不可能写下这份令胡亥极为难堪的诏书。
因为胡亥的太子之位,跟赵昊的秦王之位相比,显得非常可笑。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觉得赵昊不配得到这一切。
相反,赵昊立的那些功劳,无一不是封侯拜相的举世大功。
而且始皇帝在世的时候,也确实当着众臣的面,许诺过封王之事。
所以李斯询问众臣是否有异议的时候,众臣只是迟疑了片刻,便齐声拱手“臣等,无异议!”
“在下一问。”
姚贾突兀站起,高声一句引得举殿惊愕
“敢问公子高,此诏书是先帝何时书写?可有文书在场?先帝立太子之心,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诏书显然与先帝立太子之心不合,怎能言此诏书无异议?”
“公子高作答。”
李斯对公子高挥了挥手。
“在下遵命。”
公子高上前对李斯拱手一礼,转身面对群臣道“姚廷尉所言,也是在下受命所疑。业经查证先帝在公子昊大破西瓯联军之时,已经预感到了南海的结局,因为公子昊的整个部署,并非针对西瓯一国,而是南海诸国;
西瓯破败之时,便是南海统一的开始,故此,先帝早早立下此诏书,以表当时之欣慰;
以法度论,诏书应及时公之于众,然,先帝写下此诏书之时,南海尚未统一,如今,南海大局已定,自当公之于众;
而先帝册立太子,在赵佗任嚣谋反之时,且有谣言质疑公子昊忠孝之心。先帝不明真相,故才写下册立太子的诏书。
至于是否有文书在场,自然是有的,除了中车府令伺候先帝以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