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此乃务实阴阳之争也!
十二月初。
事涉华夏根本的一场思想大论证正式拉开了帷幕。
除了远在南海的赵佗、北疆的王离等将领,凡在朝中任职的大臣,都已尽数到了宫中。
这次的规模同样空前。
大殿内皇帝阶下专设有皇子趋于,十几名皇子全部与朝,肃常宽阔的正殿,黑压压一片共计六百余人,殿外飘着雪,众人也仿佛如天气一般,神色十分的严肃,不苟言笑。
随着卯时钟鼓声响起。
帝辇在迭次长呼中徐徐推出。
高冠带剑的始皇稳步登上帝座,今日的大朝会正式宣告开始。
“诸位,今大秦安定,然天地间却突降天象,国人惶恐不安,日前,首议业已发下,各官署也大体清晰商议何事,归总论之,主掌依然两分,今日大朝,朕降亲为决断,朝会议政,不避歧见,诸位但言无妨。”
自己一方已胜券在握。
一时间。
不过
大秦从一开始就没有禁阴阳一脉,这其实已表明了一些态度。
“臣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按理还没到时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而是反对有此想法。”
随即。
他这番言论虽没直说天象是对大秦不满,但言下之意已十分明晰,这已将这次天象的降临归咎于始皇的施政不当。
“臣以为天人感应。”
“何以天之自然也,以天物口目也。”
“《洪范》是《尚书·周书》中的一篇,其主要用五行说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变化及运动,然我通读此篇,并未感觉其文提出的是‘天人感应’,反倒更像是‘天人相分’。”
“天道自然也,无为。”
“天人感应之说,源于《尚书·洪范》。”
不过阴阳家跟其他学派不同,各大流派互相之间很团结。
例如大秦立国时,公然以典章形式宣布水德国运,焚书不焚卜筮之书,也将卜筮之书视为医药种树等同等的使用知识。
天人感应一说由来已久,随着这些年谶纬之学日渐泛滥,这个学说已越发为天下接受,这也是这次的荧惑守心能引得举国恐慌的原因。
“.”
这也是为何六国贵族和方士儒生炮制出的‘亡秦者胡也’、‘明年祖龙死’、‘始皇帝死而地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种种预言,能很快就传遍天下。
“天地万物不得其常,则恐惧修省,固亦其宜也。”
“以地知之!”
大争之世有一个奇特现象。
“至于尔等言语中的天地意志,这更是荒谬中的荒谬。”
殿内充斥着各种附议声。
“墨子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务实跟阴阳之风,毕竟是相悖的,也注定会爆发冲突。
“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变化。”
法最为务实。
然正因为此,秦就形成了一种很怪异的风貌,即有求实之风为本,而又不排斥神秘启示。
说着。
想到这。
在互相协助之下,阴阳家在朝中地位不低。
所以良相公心中还是很安定的。
周青臣离开座案,站到了空阔处,虽面色有些苍老,精神却依旧矍铄。
“我扶苏过去也曾痴迷儒学,对儒家书籍也有过一些了解,我若是没有记错,孔子分明强调过‘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如果真的是上天降下灾难,又岂是常人能阻止的?更何况凭借所谓的祈神祭祀就能赢得神灵宽恕。”
参证归参证,却又不尽然全信。
良相公目光微不可察的看了几眼张苍,而后又移到了李斯蒙恬等少数几人身上,满朝文武大臣,最为棘手的就是这几个法家、兵家人物。
因为天下时势远没到冲突最烈之时。
这时。
“上天有好生之德。”
大势在我!
他起身道:“启禀父皇,儿臣认为博士仆射所言差矣。”
甚至快的有些惊人。
举殿大见肃静。
他朝始皇恭敬一礼,高声道:“臣这些年谨案书卷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自己这番言语定能博得始皇瞩目。
而且他还别出心裁的将天跟君主合而为一,给皇帝的尊位及统治找到了理论根据,眼下天人感应理念已十分完善,始皇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