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京中形势
四月初,从江浙一带上了两份奏折,直接越过内阁递呈到了建元帝面前。
连内阁都不知道这两封奏折到底写了什么,但从御书房传来的消息,建元帝看过这两份奏折以后,发了很大的的脾气。
将锦衣卫指挥使叫了进去,劈头盖脸一通训斥。
紧接着还未等第二日早朝,又传来一道消息,建元帝封兵部尚书为两江巡抚总督,暂代皇上巡视两江,同去的还有一队锦衣卫人马。
在一众大臣还没摸清头脑的时候,早朝的时候,建元帝又让户部拨了三十万两白银给二皇子周云缙。
同时又说今年五月要让礼部给太后娘娘操办六十大寿,凡是各地藩王均要前往京城贺寿。
下了早朝,一众大臣难得没有离开皇宫,一个个都等着身边的同僚,尤其是礼部尚书,挠了挠有些稀疏的头发,看向兵部尚书。
“这些年皇上奉行节俭,还是头一次为太后娘娘操办如此寿辰。”
兵部尚书颔首,“嗯,皇上重孝,毕竟是太后娘娘六十寿辰,理应当大办。”
“……”
身后的户部侍郎孔明裕小跑着追了上来,“那皇上怎么突然又让户部给二殿下拨银?国库去年刚充盈些,今年倒是全掏空了。”
兵部尚书摸了摸胡须,“许是修建堤坝要用到的银子较多,陛下的意思,孔大人照办就是了。”
孔明裕和户部尚书两人对视一眼,然后都齐刷刷的瞧着兵部尚书,“皇上突然让金大人前往两江之地,可是那边出了什么事儿?”
皇上封兵部尚书为两江巡抚总督,知道的事儿肯定是比他们多,锦衣卫指挥使肯定是知道的更多,但是谁敢去问锦衣卫啊。
如今都围着兵部尚书,想知道些小道消息。
兵部尚书揉了揉额头,“圣心难测,我也不知道皇上是什么意思,但既然皇上下了旨意,我等照办就是了。”
说完这话,兵部尚书冲破包围圈,脚步加快几分,“哎呀,明日我就得出发了,回去得让我家夫人收拾行李。”
“诸位,我先行一步了。”
“哎,金大人!”
“金大人你慢点走,都是快五十的人了……”
眼见着兵部尚书的背影消失,朝中其他重臣相互对视一眼,才要说什么,就听到背后一阵咳嗽声。
回头看过去,穿着飞鱼服的中年男子,不是锦衣卫的总指挥使任常安又是谁?
这下没人说话了,都飞快的跑了,只剩下锦衣卫指挥使任常安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宫门口,好不凄凉。
任常安摸了摸鼻子,然后双手背在身后除了宫门,外头有人在等着,他翻身上马,“回去调集三百人,明日随我一同与金大人前往两江。”
那人愣了一下,“大人要亲自去?”
任常安看了他一眼,“皇上的意思,这事儿你们去都办不好,京中的事儿就交给你们了。”
“若是我五月还不能回京,就让骆阳暂管,一定要盯紧各地藩王,尤其是淮阳王。”
此时的信阳侯府内,信阳侯拆开裴宴传来的信,叹了口气,身侧的信阳侯夫人忙开口问道:
“如何,宴儿在那边可还顺利?”
信阳侯脸色有些不太好看,“江浙那边的贪墨,比想象中更严重,如今银子根本不够,哪怕这次皇上让户部拨银,估计也不能全够。”
“这次若是不能将堤坝修好,恐怕宴儿的前程也就危险了。”
信阳侯夫人瞪大眼睛,“那……这可怎么办?”
信阳侯微微皱眉,“如今只能从咱们府库支一部分,尽量多弄一些给宴儿送过去,这件事办妥了,我重新为宴儿情封世子。”
毕竟这次掏银子,若是他们侯府拿的最多,事后修建堤坝的事儿办的漂亮,皇上也没办法说不给宴儿这个世子之位。
一旁一直没言语的谢瑜顿时眸光亮了几分,“既如此,父亲和母亲还等什么?”
信阳侯夫人颇为嫌弃的看了眼谢瑜,“你以为银子是什么?想拿就拿出来?”
他们侯府如今能拿出六七万两银子都算多了,可对于南方修建堤坝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谢瑜听到这话,咬了下唇,最后下定了决心,给裴宴请封世子这种事儿是最重要的。
“儿媳手中有二十万现银,如今存在荣丰钱庄。”
二十万两?
信阳侯夫人看向谢瑜,一瞬瞪大眼睛,“你哪儿来的这么多银子?”
谢瑜垂下眼眸,心中冷笑,“儿媳自小跟着母亲学习掌家之术,后来手里存了些银子就盘下些商铺,这几年下来,也赚了些银子。”
她在谢府寄人篱下这么多年,怎么可能就靠着谢家那些银子接济,自然是趁着当时受宠,从谢家弄了不少银子,然后开了秦楼,几乎是日进斗金。
那间秦楼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