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
,让他知晓数年来宫中皇子悉数夭折,都是贵妃手笔,而非贵妃请来的牛鼻子老道,说是皇后克子的胡言。
甚至这些年来,大皇子也好几次差点栽在贵妃手中,只因贵妃想坐实“皇后克子”的谣言,抢夺后位。
如此一个残害数名皇嗣的罪名坐实,就足以诛贵妃全族了。
皇帝对此种种并非一无所知,但因为自私,只想坐稳皇位,对底下的各方争斗视而不见。
以至于到了眼下,二皇子疯癫,除了能担任的大皇子外,就只剩下零星几个孩子蹒跚学步的皇子了。
大皇子奉上早命人准备好的禅位诏书,连同翻出来的玉玺,亲自握着皇帝的手,在诏书上盖印。
提及玉玺,萧程晋还忍不住同冉婉八卦了一番。
皇帝于治国治民上可能没多大建树,但对于这种把控人心的小计谋,却玩的得心应手。
二皇子几乎把整个皇宫翻个底朝天,甚至连一众大臣都没放过,硬是想方设法把人困在宫中,都没有寻到玉玺的一丝踪迹。
却不曾想,皇帝就防着这俩已成年的儿子,有朝一日会掀翻他造反,提前把玉玺藏到了贵妃宫殿的偏殿中。
二皇子连自己的宫殿都搜了,却没想起来去翻一翻贵妃的宫殿。
这一手“灯下黑”,着实让大皇子都忍不住要感叹一声皇帝的老谋深算。
可惜皇帝费尽心机,这枚传国玉玺最终还是落到了大皇子的手中。
在禅位诏书上盖印后,皇帝就像是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一般,驾崩了。
原本就忙碌着清除二皇子党羽的萧程晋,如今又被大皇子强加了一个“参与帝崩后事”的任务。
连原本无所事事的孟彰这次也没跑掉,在萧程晋的鼓动下,成功被大皇子抓了壮丁。
不知是真疯还是假疯的二皇子,则在大皇子的“大度谅解”下,没有要他性命,而是被发配去给皇帝守皇陵。
八卦完皇室秘辛,萧程晋还不忘向冉婉再次保证,等他手上被安排的任务都处理完,扫除京城的一切障碍麻烦,就来接冉婉回京。
看完了厚厚的一封信,冉婉淡定的如往常一样,连同信封一起都烧了个干净。
虽然萧程晋写在信中的“皇室秘辛”,早已在宗室贵族间传遍了。
但涉及皇室,看过就罢了,还留存着“证据”,并非好事。
经历过种种变故,现在的冉婉已经是个能成熟处理这种事的人了。
至于萧程晋说,只要他腾出手来,就立刻来边城接她的话……
他写来的每封信都是这般结尾,冉婉的心情也已经从最初的期待,变成如今的平静无波了。
历经一番浩劫,皇帝驾崩,新帝即将即位,事情一桩接着一桩。
大皇子又明摆着一副要重用萧程晋的架势,短时间内他想有机会脱身是难上加难。
萧雄似是担心冉婉会对此有意见,还特地派人回来传话,安抚冉婉稍安勿躁。
如今京城正值多事之秋,一切还未尘埃落定,冉婉这个时候回京并非好事。
萧雄并未多说,但经事多了,也终于有了些政治嗅觉的冉婉,已然明白了他话里的意思。
冉家和齐家,以及秦氏的娘家,都是旗帜鲜明坚定拥立二皇子一党的人。
如今二皇子倒台,后续清算,这三家一个都跑不掉。
冉婉虽说当初是拿着卖身契被送进了镇国公府的,但后续牵连的瓜葛,并非一纸卖身契就能彻底斩断的。
最重要的是,冉婉还想保全秀姨娘。
似是知晓冉婉会记挂此事,孟氏特地给她写来一封信,保证此事会由她全权负责,想尽办法也定会保住秀姨娘。
如何操作周旋孟氏没说,但冉婉想来此事也定没那般轻易达成。
她自知帮不上什么忙,只能选择信任孟氏,不在这种时候回去添乱,安静在边城等待好消息。
只是没想到她这一等,就从春天,等到了入秋。
先帝驾崩,新皇继位。
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清除谋逆党羽,清算功过。
涉及到朝堂政事,萧程晋知分寸的没有在信中同冉婉细说,只间或提了几句和冉家相关的事。
冉家和齐家以及孟家,都在被清算的队列中,抄家法办。
冉元生好似得了失忆症,全然忘记了当初自己如何向二皇子进言算计镇国公府,被捉拿下狱时还敢大言不惭,嚷嚷自己是镇国公世子的岳父,要求见冉婉。
秦氏倒是比他识时务的多,安安静静接受了失败的事实,对冉元生的垂死挣扎讥笑以对。
只在萧程晋刻意让人透露给她,秀姨娘已在镇国公府的运作下,安全无恙的从这潭泥沼中脱身时,秦氏才变了脸色。
冉婉早早就看清了冉元生等人的真面目,对他们会有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