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意料之中的事
第2百6十6章:
铁路的重要性是这个时代的人难以理解的,李2这个皇帝也不例外。
这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新生的事物总是让人心存疑虑,尤其是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沉淀而突然爆发的技术带来的新事物,它们带给这个时代的人的不仅仅是疑虑,还有认知上的冲击。
很多后世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和观念在这个时代堪称恐怖。
李2算是好的了,起码对邹浩然带来的改变和新事物有1定的认知和了解,经过解释可以理解其中的好处和必要性。
可对于绝大部分唐人而言,他们可以接受犹如神迹在天空中翱翔的庞然巨物,可以接受火器的恐怖威力,甚至可以理解日行千里是什么概念,但是他们很难理解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修建1条铁路的意义在哪里。
不要说什么要先富先修路的废话,大唐1直在修的水泥路不好用吗?
长安到洛阳的高速公路,乘坐马车都可以做到隔日达到,有必要投入比高速公路贵几十上百倍的铁路吗?仅仅是为了增加货运量、增加赶路的速度就投入数以百万贯计的钱财、数不清的人和材料真的值得吗?有这个必要吗?
还有那有线电报,虽然神奇到可以让消息转瞬越过几千里的距离完成传递,可是那又有什么用?
是飞艇不够快还是驿马不够多?
1条电报线路的投入都要超过大唐整个邮驿系统几年的开销了!
新的事物出现,最先接受的群体应该是需要这些事物的人群,比如很看重时效性的商人。
但在大唐这种时代不是这样的,新的事物出现,必须要上层最先接受,然后向下推行才可以推广开来。
李2可以看到铁路与有线电报的作用,朝堂上有眼光的文武也能看到其给大唐带来的积极影响。
但是更多的人看不到其中的好处,或者说故意看不到其中的好处。
李2回到长安1提出铁路和电报线路的建设计划立刻遭到了世家官员的反对。
李2很清楚这些反对的人当中有1部分是出于对海量的投资会消耗大唐的国力和民力,引起什么不可预计的后果。而大部分人则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根本不知道修建铁路与电报网的意义,仅仅是不想皇帝放手施为而已。更不想邹浩然通过修建铁路和有线电报把手伸向内6。
邹浩然早就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李2回长安之前2人就商量好了应对的策略。
他们甚至以大唐现有的国力想要建设1套连通大唐各地的铁路网和电报网根本不可能,他们也不是杨广那种急功近利的个性,所以他们应对各方反对声的办法很简单。
自己出钱打样板,让其他人看到电报与铁路可以带来的丰厚利润,到时候自然有人自动贴上来。
当然,邹浩然可不是吃亏的性子,他提出承接长安到洛阳、长安到幽州两条铁路线的修建工程,同时承建长安到新州、长安到幽州、长安到玉门3条电报线路的建设项目,工期5年,由邹浩然个人、皇家、岭南开发集团、大唐工业产业集团和岭南与关中的几家基建集团联合出资,成立大唐铁路开发集团和大唐邮电集团,由这两家集团完成5个大项目的建设,但朝廷必须将未来大唐所有的电报线路建设工程和铁路、电报线路沿线两侧3百米内的土地使用权和商业、矿产开发交给两家集团独家经营管理。
铁路和电报的投资的确很大,以邹浩然可以调动的资源想要在5年内完成5个大项目也是捉襟见肘,所以他必须从项目配套上快速回血才可以。
对于他提出的要求,李2当然没什么意见,反正铁路和电报修在大唐的土地上,说到底所有的东西还是大唐的。
对朝廷而言,朝廷已经从邹浩然提出的高速公路项目上获利颇丰,熟悉了他提出的这1套建设模式,朝廷不需要出1分钱1个人就能收到更多的税款,何乐而不为呢?
做好了朝廷跟着沾光,做不好挨骂赔钱的也不是朝廷,稳赚不赔的买卖傻子才不做。
可是对于世家人和5大项目经过地区的地方豪绅而言,邹浩然提出的计划简直就是往他们身上插钉子。
5大项目要是成了,就相当于邹浩然的势力硬生生的挤到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当中。
项目沿线的土地使用权和开发权1旦落实,以邹浩然1贯的行为方式,他们必然无法再影响到项目辐射的区域。
这简直是在釜底抽薪啊!
皇帝和朝廷各部同意邹浩然的计划,但是反对的人可多了去了。
这些人就需要邹浩然自己去搞定了,李2和朝廷能做的也就是给他提供1个与各个势力谈判的平台而已,要是再多多给帮助就有些越界了。
邹浩然深知这些人的德行,直接宣布大唐铁路开发集团和大唐邮电集团要在项目沿线招标原材料供应商,开发沿线的商业地产项目,欢迎各地有识之士竞相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