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给民部的建议
第2百1十章:
说是巡视,实际上李2对岭南的情况很清楚。
政务上有许敬宗、李道玄等人经常向他汇报,在经济、教育、军事方面,除了邹浩然每隔1段时间就给他写1份详细的报告外,李丽淑、李恪、苏定方、刘仁轨、李景恒等人隔3岔5也会给他写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和1些外人不知道的消息。
可以说,整个大唐最了解岭南整体情况的除了在当地的邹浩然和冯盎,就数着李2了。
所谓的巡视只不过是到新州附近的几个州县走1圈,露露面,告诉岭南的官民,他这个皇帝记挂着岭南就够了,他是绝对不会插手岭南的任何事物的。
与其说是邹浩然陪着皇帝到处巡视自己和岭南百万人的建设成果,不如说是再给那些进入岭南的世家探子足够的时间去收集岭南的各种情报。
靠着遍地开花的综合农业园和基建工地,邹浩然和许敬宗、冯盎等几方合作,愣是把岭南变成了1个对外的情报真空区,除非是他们想让外面的人看到的消息和1些不重要的消息,世家人的探子在岭南根本没有任何的活动空间。
到皇帝带世家人进入岭南开始,世家人还是眼前1抹黑。
不给他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岭南的实力,如何震慑的住他们?
在大唐,很多时候并不能单纯的靠武力来解决问题。
尤其是对树大根深的世家门阀而言,想要彻底拔除他们根本不现实。他们早已经陷入到了大唐的方方面面,不是单纯能从物理层面可以消灭的。
要是杀光世家人就能解决世家豪族的问题,早就有人做了,还能留他们作威作福几百年上千年?
想想为什么李2敢带着第16战军团死磕金狼,却不敢动内部的任何1个大世家便可以理解了。
邹浩然现在有了盘踞1方的实力,可要对付世家门阀还远远不够,他更希望看到世家人知难而退,当然,能借此让他们解除对岭南的封锁是最好了,如果不行,他就只能不讲武德了。
岭南4通8达的水泥路让人眼红不移。
走在新州通往韶州平坦宽阔的大马路上,李2感慨连连。
“大唐要是处处都有这等便捷的道路该是怎样的1种光景啊!”
“朕看内6修的水泥路还是太少了,不知何时才能赶得上岭南。”
“有此便捷的马路,鱼塘里收获的鱼可以卖到百里之外的集市,稻米、红薯、玉米等粮食可以轻易进入各地的加工厂和量产,沿途的特产在路上畅通无阻,慎行说的对,要先付先修路,这些临近马路的村镇明显比远离道路河道的村镇富裕的多,也更有生气。”
“戴卿,长安到幽州的水泥路何时可以通车?”
众臣正低着头听皇帝发表胸意,突然被点名的戴胄1个头两个大。
他很想说邹浩然在岭南疯狂修路根本是在做赔本买卖,赔本赚吆喝的事情岭南可以做,但朝廷可做不得。
朝廷的1举1动都牵扯甚广,牵1发而动全身。
别的不说,仅是1个修路征地和征发劳役的问题,朝廷各坊扯皮了半年多都没有拿出个确定的可行方案来,你还想在大唐各处都修上水泥路。
朝廷没那个实力你知道伐?
可惜他不敢这么说。
他看了1眼牵狗架鹰,1副纨绔姿态的邹浩然,应付着说了几句,便把皇帝的注意力引到了邹浩然身上:“陛下,老臣虽窃据民部尚书,然于筑路之事并无钻研,听闻岭南的水泥路均是出自邹总管之手,不妨请邹总管指点1下臣等,陛下以为如何?”
李2也看不惯邹浩然那种纨绔做派,想让他正经点,便说道:“慎行,你来说说岭南筑路的情况,好让他们长长见识。”
邹浩然不太想和这帮子打自己主意的家伙多费口舌,直接点出要害:
“想修好路很简单,无非有3个要点。”
“第1,要有钱有技术,民部不缺钱,工部不缺技术,在下就不说了。”
“第2,要懂得合理利用资源,修路修路,重点不在路本身,而在修的路能带来什么,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诸位要是有兴趣,可以去问问许学士和李学士,问问越王和王洛也可以,他们都深度参与了岭南的道路交通网的建设工程,具体的操作细节比我更清楚。”
“第3点比较重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和如何让修路变成1项惠民工程。先说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不是我对戴尚书有什么意见,而是民部从1开始就做错了,路要怎么修,要花多少钱,用工、采购原料、施工标准、各项调度等均是专业性很强的事情,民部直接交给工部的专业的人去做便好,和那些什么都不懂的人去讨论有什么用?他们懂修路还是懂施工架桥?什么都不懂就敢张嘴掺和朝廷的筑路工程,难道不觉得滑稽吗?要是把修路相关的事情交到工部,这会儿长安东进的水泥路应该已经到赵州了才对,何至于连1个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