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走出乡村
了这本《三国演义》打发凄惨的时光,很快就进入到书中的剧情里。
一个月的坐月子,致桦有书陪伴,也不寂寞,也不再胡思乱想了。
“三国”里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物形象,都成为人世间的一个过往。
月子坐满了,心爱的书该还给环奶奶了,一切又归于正常化。
致桦没了孩子,云飞做着生意,好像越来越忙,致桦明显感觉自己行单子影,很有单枪匹马的味儿。
这天,与婆婆一起,从地里收工回家,婆媳二人习惯性的直接到老屋,哟,家里来客人了,是大姑妈家的表姐。
那是八十年代哟。可不是像现在,不管乡村还是城市,可以娱乐的地方多得去了,什么商场,酒店,逛街,夜市,还有,拿着手机就可以刷它个整天整夜都行。
那 时候什么都没有,就是家里来了客人,也 是一大喜庆之事,这,还是城里来的表姐,家里平添些许快乐。
表姐一见舅妈与致桦回来了,高兴地说:“舅妈,致桦表妹,我特意来接致桦表妹到我家的,我妈托人给表妹找到了一份工作。”表姐急不可耐地要把这喜讯告诉舅妈和致桦。
致桦一听,眼睛都亮了:“敏敏姐,太好了。”姑妈家的表姐,名叫方慧敏,比她小的表弟妹们,都习惯叫她敏敏姐。
敏敏姐的到来,无疑给致桦带来了新的人生。
这时候,致桦在他们的新楼房里已经过去了六个春秋。
吃晚饭的时候,敏敏姐说了,明天就跟着她一起,到省城去,要致桦连夜清理好行李,明早就出发。
也没有多少行李可带的,农家人,本来就只有几件衣服换洗,至于睡觉的行李,敏敏姐说了:“就跟我妈睡一个床,你呀,床上的,先什么都不用带了。”
这还不简单,三两件衣服,三两双鞋子,拎在手上即可。只是顺带一些花生是必须的。
这可是致桦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还是大省城,致桦跟在敏敏姐的后面,一下车要走过一条热闹的街道,街道两边全是商铺,商铺外,琳琅满目的售卖物品,应有尽有,就是马路上,灰土飞扬,水泥地面,枯燥枯燥的,像是从来没有下过雨一样的枯燥。
到了姑妈家,姑妈在外面做事,还没有回来,但是,姑妈是知道今天侄媳妇要来家里的,所以。晚上姑妈回家时,买了好多菜,特别是排骨和莲藕。
姑妈家的生活水平,比起致桦在老家的生活水平,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姑妈家,说起来是省城,其实,那时候属于省城的郊区。以种植蔬菜供应到市中心为主要生活来源。吃苦能干的人,很会创收入的,干活不中神的人呢,也就勉强糊口而已。
就是姑妈本村委会,开了几个工厂,就是这几个工厂,可给村里创收了。还是整个区的模范工厂。工厂屡创佳绩,始终在全区工厂中,名列前茅,独占鳌头。
就说这个绣花厂,厂的工人,全是姑妈本村的女孩子们,做了几年之后,这有一批女孩子,因压地进了国营企业单位,成为正式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端上了铁饭碗。
由于这一批女孩子们进了正式国营单位,绣花厂就必须新招一批工人。
本村弯的人已经在之前就招完了,大姑妈她们村弯并不大,也就不到百来户人家。
这些村弯的人,都是在解放前后来这里种地的,具体地说,是种菜的。当时也就一二十户人家。到了八十年代,人口增长迅猛,达到八九户人家。
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又生疏。
姑妈给致桦介绍的这份工作,是姑妈本村开的这个绣花厂。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绣花厂,业务可广泛呢,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合作的。有时候还有海外的订单。
绣花厂的女孩子们去了国营单位。就招来一批像致桦这样的工人。
别看这一个名额,还有难度呢。不是说来就能来的,还得村委会领导们同意,才行得通哦。
云飞的大姑妈,长期是本村委会的先进代表,村委会一把手都非常尊敬大姑妈。所以说,大姑妈介绍一个人的名额,还是没问题的。
这个大好机会被致桦得着了。
绣花厂一个礼拜上六天班,固定在星期三休息。
为什么休息是星期三呢?大姑妈的解释是,在整个大丰区,每一个村委会排休一天,轮流着排,排到大姑妈的上港村,就是星期三了。
这绣花厂的工资是计件工资,每个员工都安排同等量的活。当天没做完的,自动加班啰,因为第二天要统一送走成品。做的快的,如果完工太早,可以再领活做。所以,会做的人,工资要比别人高出很多哟。
这是绣花厂的工作模式。
致桦她们这一批新招来的员工,进厂的第一天就考试。
怎么还要考试了?
是这样子的,本村上港村有八九户人家,一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