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井阑做桥援兵至文则投降斩季雍
刘和一惊,难道魏攸真的投靠季雍了?
但刘和一想又不对,魏攸有自己父亲的亲笔信,信上也明确写着,魏攸是刘虞留的后手。
刘和能确认,那些字迹就是刘虞的,而非他人模仿。
而且周仓也出城跟自己挥手,示意过城内没有危险了。
那典韦、周仓等人被包围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周仓、典韦等人,顺利进城,把守住城门,一切都很顺利。
但城外搭建桥梁时,有不少的木料被冲走,冲到下游,正好飘过季雍所在的西门和南门。
有兵卒眼尖,看了水中不停有木料飘过,便将此事报给季雍。
季雍见如此数量的木料顺河而下,立刻想到了刘和可能在北门搭桥过河。
这可把季雍吓够呛。
若是刘和两万多大军入城,自己这三四千残兵败将,如何能守住蓟城。
当即,季雍与文则二人,率领两千兵卒,冒着雨冲向北门。
此时,蓟城北门内。
季雍与文则,率领两千兵卒,将典韦、周仓,以及不到两百人的刘和军,堵在城门处。
周仓、典韦只有一百五十多人,还都没穿甲,也无趁手兵器。
即便是有魏攸的家丁支援,也难以抵挡季雍与文则的两千大军。
周仓、典韦等人,只能退到城门处,借着城门洞较窄的优势,与季雍等人周旋,勉强保证城门不失。
城外的刘和急了,立刻催促兵卒加快进度,搭建桥梁,抢渡护城河。
有时候,越着急事情越容易朝坏的方向发展。
有个兵卒奋力敲击木桩,没成想,太过着急,力用偏了。
结果木桩倾斜,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桥梁,瞬间垮塌。
看着被冲走的木料,刘和如遭雷击,瞬间呆立在原地。
没了桥梁,士兵过不去,那典韦、周仓以及一百五十多个兵卒,怎么可能挡得住城内的围杀。
季雍还有三四千人,就是耗也能将典韦等人耗死啊!
这时候,郭嘉忽然喊道:
“主公,用井阑!井阑也有六七米高,建造的时候非常结实,将其抬来,推倒在木桩上,士兵差不多就能过河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
刘和连忙让兵卒去抬井阑。
但井阑抬来需要时间,而城门内的周仓、典韦等人,却在与季雍、文则等大军对峙。
刚从河水中爬上来的赵云,顾不得一身泥水,提着银枪,脚踩横七扭八的木桩,几步便跳到对岸。
赵云进入城内,立刻支援周仓、典韦等人。
张郃及百余名代郡老卒,亦是有样学样,踩着木桩,跳到对面入城支援。
张郃及赵云二人,身上功夫了得,跃到对面很是轻松。
但普通的兵卒,就没这个能耐了。
那百余名代郡老卒,成功过河者,不过五十余人,其余兵卒,尽皆落水。
刘和阻止跃跃欲试的廖化、王凌等人,若是这样过河,那要牺牲多少兵卒!
刘和只能催促速将几座井阑抬来。
井阑那东西,高有六七米,全是用松木、枣木等结实的木料搭建的,重约万余斤。
井阑下面有四个大木轮,平时都需要小百十人推着才能前进。
现在是滂沱大雨,到处泥泞,士兵行走都困难,井阑那么重的东西,木轮早就陷进泥里去了。
赵浮、徐晃、阎志、阎柔、傅允、程涣等人,接到命令后,立刻带领留守兵卒,将井阑推倒,寻找数百力大者,将井阑架起,朝蓟城北门而去。
蓟城北门,季雍指挥着兵卒,向着门洞内的典韦、周仓、赵云、张郃等人猛冲。
但城门洞太窄,只有四米,所以季雍的队伍即便再多,每次冲进去的,也不过是十几个人。
而且下雨天,弓弦被雨一淋,变软了不少,弓弩射出去的威力,也大大减少。
所以,周仓、张郃、典韦、赵云等将,才能坚持良久。
大约半个时辰后,徐晃、赵浮等人,抬着井阑到达蓟城北门。
众人颇费了一番力气,将井阑横在打好的木桩上。
徐晃、廖化等人,早就急不可耐,顺着井阑上的架子,爬了过去。
阎志、阎柔、傅允、赵浮等将,也不甘示弱,顺着井阑也达到河对面。
士兵也七手八脚的跟了上去,很快,到达河对面的士兵便有五六百人。
蓟城北门,季雍虽有两千余人,却始终无法突破周仓、典韦、赵云、张郃等人的防线。
直到半个时辰后,城外井阑搭好,典韦这边,还有七八十人在与季雍等人缠斗。
而在这半个时辰之中,季雍却损失了足足三百人。
主要是典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