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游龙翻腾入沧海凤凰翱翔奔九天
刘和听其声音,正是荀攸。
赶忙起身去迎接,只见那人一副文弱书生模样,三十岁出头,蓬头粗服,不掩国色,稻草缠身,神情激动。
那时狱中昏暗,刘和没看清荀攸的模样,此时看去,更觉非凡,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开口。
荀攸打趣说道:
“玄泰弟,这才几日不见,竟已认不出公达了?”
刘和回过神来,一阵尴尬,赶忙说道:
“公达兄神采飞扬,小弟不敢相认啊!”
此时的荀攸,撩起两鬓长发,伸着脑袋说道:
“那玄泰弟好好认认,切莫认错”
刘和看着眼前激动异常却强忍的荀攸,不觉发笑,这模样,过于憨厚了些。
为何说憨厚?荀攸此人,外表看不出聪明,甚至感觉有些愚钝。一副老实且软弱的样子。
但刘和知道,荀攸的智慧,整个东汉到三国也没几人能比得上的。
刘和哈哈大笑,二人拉着手坐在席间,畅谈起来,全然忘了边上还有个廷尉宣播。
直到廷尉宣播尴尬的咳嗽一声,二人才慌忙道歉。
宣播拱手作揖:
“恭喜公达脱离牢狱之苦,吾见二人如同兄弟,何不回去促膝长谈?”
刘和和荀攸这才意识到,这可是人家的地盘,慌忙致歉,二人结伴返回。
回到郡邸,安排荀攸梳洗换衣,悉心打扮一番。
荀攸再次出门,已换上文人冠服。
刘和看去,荀攸此人外表愚笨而内心聪明,外表怯懦而内心勇敢,外表柔弱而内心刚强。一副不畏权贵、不欺弱小的圣贤之貌。
二人牵着手,诉说思念之苦,尾敦赶忙催促刘和出发。
见已是中午,刘和便安排留守郡邸的小吏小心看管蔡邕所赠书简,立刻出发。
郡邸外,尾敦早已安排好了四辆马车。
第一辆本是为刘和准备的,但刘和坚持骑战马玉夜照狮子,便空置下来。
蔡琰及玉真乘第二辆马车。
第三辆是些贵重的财货。
第四辆则是必备的干粮等物资。
四辆马车加上刘和、荀攸、尾敦三骑便朝着南方出发。
车队刚到长安城安门(长安城南门名为安门),便被一队军士拦下了。
刘和仔细一看,竟是张辽率领一队骑兵拦路。
刘和赶忙下马,快步上前跟张辽解释,自己是奉了董卓之命回幽州的。
张辽也迅速下马,客气的拱手道:
“某亦是奉了太师之命,在此等候郯亭侯的。”
听着张辽所说,他也是奉了董卓之命在等自己,刘和大感意外。
“难道太师反悔,不许吾回幽州?”
张辽赶忙摆手:
“非也,太师担心一路匪盗猖獗,怕刘侍中有闪失,故遣辽护送刘侍中一阵。武关是张济在驻守,太师怕张济粗鲁,冒犯到侍中,特命辽护佑刘侍中出关。”
原来如此,刘和悬着的心稍稍放下。
“太师一番好意,和甚是感激,那就多谢张统领护佑了。”
张辽客气的拱了拱手,翻身上马,带着一队骑兵在前方开道。
有张辽的一队骑兵开路,众人不再担心安全,便加快速度前行。
长安城至武关约四百里,一行人走了五天,便顺利到达武关。
武关是长安城南面的门户,呈东西走向,北面依托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
关城极为宽广,周长约三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东门有"武关"二字。
众人在张辽的带领下进入武关,张辽寻来张济,说明董卓的指令,张济赶忙安排酒食招待。
刘和带着荀攸、尾敦赴宴,那宴席除张济张辽之外,竟还有三人。
张济一一给刘和介绍,这一介绍,刘和大为震惊。
宴席上座的乃是大名鼎鼎的贾诩贾文和,此人四十多岁,面露习惯性的微笑,正抬头盯着刘和。
不过此时的贾诩还只是董卓帐下普通的谋士,并没有毒士之名。
刘和忙与贾诩打招呼,按照张济所说,贾诩是被李儒派到此处巡查的,正好赶上刘和前来。
除贾诩外,还有位三十岁左右的猛将,张济介绍是其从子张绣(侄子),军中地位仅次于张济,自小便跟随武术名家童渊,习得一手‘百鸟朝凤枪’,军中无敌。
张绣身旁,是个身形极其夸张的猛将,名曰胡车儿。此人身高九尺,浑身肌肉欲破甲而出。张济介绍胡车儿‘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
刘和觉得有些夸张了,力能负五百斤还能说得过去,若日行七百里,也太夸张了。
刘和端着酒爵,一一跟几人对饮,以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