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大秦:七岁监国,我爷爷秦始皇! > 第12章 兼收并蓄,文化统一

第12章 兼收并蓄,文化统一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海纳百川,任何的思想都能融入儒家之中然后进行转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最终达到兼收并济的效果。大量的思想碰撞,大量文化交织,推动儒家不断进化,而非止步不前,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

嬴子昂看着孔春,猛然惊醒。

身为穿越者,穿越之后总会感觉自己处于上帝视角,因为自己来自未来,知道世界的发展方向,眼界格局更是远超同时代。但自己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古人,自己的老祖宗,并不蠢笨啊!

在智商上古人比现代人并不弱分毫,他们所缺少的不过是眼界和信息。换而言之,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的眼界和格局,而这巨人,就是一代代先辈留下的....

而当自己成为了思维的引领者,成为巨人本身,孔春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在自己领路稍加指点后,他立刻就悟了!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提出了这般骇人听闻的思想!

如果按照正常的儒家发展,在秦朝时期的儒家还不懂得妥协,确实还不明白路在何方,不明白兼收并济,虽然可能下意识地融入了不少其他的思想,但这都是下意识的行为而非主动去吸取。

儒家真正开始进入历史舞台的时间是汉朝,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才真正找寻到儒家的位置!

汉朝初期,休养生息,文景之治靠的思想偏向于道家。以道治世。道家尊崇无为而治,正适合百姓休养生息。历经六国与大秦的疯狂消耗,百姓早已厌倦了无休止的战争和无休止的税赋徭役。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正好适应这个时期的百姓现状。

是以汉朝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就休养生息让民力得到了充足的恢复。

而汉武帝时期不同,汉武帝时期民力已经足够,他的追求从休养生息变成了对外攻伐,他要北击匈奴,他要组建兵马。而道家的思潮在这个时期就不再适应朝廷的需要。这个时候的汉武帝需要一种能帮他调动百姓,将百姓凝聚到一起的思想!

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休养生息的利器,简单说就是分开发展,各自发展,整个国家就像是一盘散沙。看过亮剑的想必都知道,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之前让部队分散发展,然后李云龙部就以极快的速度拉起了队伍。从一千人的兵力短短半年时间就变成了上万人的部队!

这就是道家休养生息的作用。

但同样,要让大家放弃休养生息,重新投入到战斗中,那就需要切换思想,将这一盘散沙给聚集起来,凝聚到一起!

而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董仲舒明悟并且发现了儒家的机会!

董仲舒认为,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利于社会稳定,不利于团结统一,不利于凝聚民心,当以儒家经典作为官方教科书,统一思想,有利于国家治理稳定和团结。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价值观符合社会普世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极强的作用。

而这,恰好就是汉武帝所需要的。

在董仲舒的修正下,儒家成为了朝廷手里的利器,团结百姓,管理百姓的一种简单手段。

法家管理百姓用法律,靠威慑,但人总是不理性的,冲动之下经常会枉顾法律,而律法严苛,一旦犯法的后果无法承受,就会殊死一搏。成为法外狂徒。

刘邦为何造反?不就是因为押送戍卒前往咸阳的路上戍卒逃跑过多担心被连坐所以干脆直接造反了吗?

这就是法家的弊病,单纯严刑峻法,在战争时期固然能做到令行禁止,但要是用来进行日常化管理,那就会出现数不尽的麻烦。

而用儒家的手段就温和,风险低,管理成本低很多了。

用呆板的律法和人去控制百姓,不如以思想控制。

董仲舒就是明白了这一点,所以进行了妥协,将儒家思想变成了朝廷所需要的样子。并保留了思想本身的核心。核心,就是后手。

只要儒家的思想核心在,看似好像是儒家思想成为了皇帝的工具,但殊不知,皇帝也受到了儒家的制约。

儒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思想,是一群人,而这一群人在一起发挥的力量,正好能与皇权抗衡!

而这其中,标志性的就是明朝。

.....

嬴子昂的思绪纷飞了许久。

心中的震撼却没有减少半点。

自己不过是稍稍提点,孔春就把儒家思想直接往前快进了近一百年!

现在是公元前221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公元前134年,孔春一席话,直接将儒家思想前进的进程提升了87年!

原本自己不过是提点了一番孔春,然后准备自己提出以儒家为核心,让天下文化一统的设想。大秦刚刚一统天下,文化,政治,经济,民生上都需要重新制定制度。

一个国家,那自然需要确立一种文化,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对这个国家有认同感。就好像后世中华,每一个人都认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