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半月刊,火出圈了!
刘景口中的要事,那就是建学校。
就连秦王半月刊都为这次秦王府定下的大工程让路,第四期报纸,全篇都是在----画大饼。
上学改变命运。
读书就有机会能做官。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等等等等。
...
刘景还在上面发表了几首诗。
也因此第四期半月刊直接火出了圈。
原本秦王报院的名头,只是在宜阳妇孺皆知。
但是自从刊登了刘景的各种劝学诗句,心灵鸡汤。
第四期报刊,被荀家、杨家、钟家推崇万分,甚至要求家中子弟,熟读熟背。
这便轰动一时,名声大噪。
直接引爆了士族之间的求报高潮。
别说是京都雒阳了,就连更远处的豫州、徐州,乃至南方的荆州、扬州,都为求一期报纸而不可得。
众多商会、世家豪门的产业纷纷开始试探性的进入了秦地。
他们都察觉到了宜阳的不凡之处,此处有大恐怖,不,是有大商机!
而且此举有愈发扩大声势的迹象。
各地的读书人、落魄士子,都开始朝圣一般的朝着宜阳靠拢。
就连一些小一点的家族势力也开始往宜阳迁徙渗透。
这也是秦王府影响力大大提升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
这一日的朝廷大朝会。
刘宏看着自己手中的秦王半月刊,面色红润。
“来来来,诸位爱卿,来看看朕这好大儿写的这首劝学。”
“朕来给你们读读,景儿这一首劝学一。”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刘宏饱含深情,声音慷慨激昂。
此时的他,就是一个单纯炫耀自己儿子的老父亲。
杨彪毫不犹豫,直接站出力挺皇帝,这可是老爹明牌支持的,自己也要表明态度。
“陛下,秦王殿下这一首诗,实在是写到了臣的心坎里了,想臣少时,父亲杨赐也是这般要求臣读书学习的。如今听到大王这首劝学,臣这心里啊,还真是感慨莫名。”
“哈哈哈,好啊,秦王殿下这一首劝学,真是让老臣,感慨颇深啊。”
袁逢也笑眯眯地捧道。
这时候王允站了出来,他有不同的意见。
王允本是朝廷的侍御史,黄巾之乱爆发,被拜为豫州刺史,而且当时的名士尚爽和孔融都是王允麾下的从事。
但是因为豫州当时被刘景全权辖制,王允等人自然不会自讨没趣,于是也没有前往赴任。
黄巾之乱在明面上平定以后,皇帝刘宏念及此事,还是分润了些许功劳给这些朝臣。
其一就是将王允调回朝廷任职,顶替了杨彪的卫尉。
杨彪倒也没有被皇帝刘宏弃用,不过改为了执金吾的位置,不是九卿之一,但却和九卿同级。
区别就是,现在的执金吾只是一个轻贵的闲职,说得再明白点,就是杨彪手中的南军划归到了王允麾下。
杨彪改为执掌名义上的北军,已经不再有太大实权了。
袁隗被刘宏免去了太傅之位,改为太尉。
老太尉张温,反倒是被调离中央,变成了司隶校尉,权柄倒也不小,反正刘景接到探子传书后,一时无言,这很难评。
张忠莫名被免了职,独留一个河南尹的职位,听说董太后甚至在宫里和皇帝刘宏吵了一架。
但是最终也是无疾而终,二人再不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