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像李白一样洒脱一点
世间万物皆空,惟其空,便能包容万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凡所有事发生必将有利于我,这句话不是在喂鸡汤,安慰人,当你通透的一刻,你会发现全部都是有利于你,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道德经》曰: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
在此境界上,其实还有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无我”,你连“身体”都没有的时候,你再去考虑事情,那任何的宠和辱对你来说都无所谓,任何事根本就不会动你的心。 这个“无我”,用唯物辩证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要带主观意志去思考事情,你就能很快通透。最高境界的人,是一面镜子,镜子是空的,它照到什么它就是什么。
某位提灯的先生见解: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驱动力。
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力气”,
说一个人的气色很好、气场很强、气魄很大,
一个人状态不太好的时候就是有气无力,
而判断一个生命体是否存活的标准就是“断气”。
可以说人是依赖“气”而有了生命体征,
气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的重要概念,
练气、养气是道家、儒家重要的修行方式,
孟子曾说:养吾浩然之正气。可以说“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对生命形态的细分描述,
向下承接着形而下“精”的部分向上是链接形而上“神”的部分。
气是如何具有如此的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呢?
我们不妨来体会一下这个精、气、神运作的过程,
当我们指挥身体有意识地进行一个动作时,
神识于电光火石之间已经完成这个指挥,
从发出指令到动作的空隙正是在以神驭气、气随心行的过程,
同样的在身体无意识、下意识的运动同样会被神识所识别,
这个中间地带便是气的运行空间,
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描述为心随气转。
从更加粗糙的层面来看,
气就是我们的气息,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气息紊乱的时候,
多半是可以判断此时他的心神也是不宁的,
而反之则会呈现出气定神闲的状态。
了解了这些也就对各种修行方法,
为什么都从气息入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以道家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中医理论中,
精、气、神被视为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三个要素。
精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基础,
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神是人体精神活动的总称。
保持精的充足和流通、气的平衡和稳定,
以及神的平静和稳定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现代医学也验证了呼吸的主要器官——肺,
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管理的器官,
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都在证明,
气息(呼吸)有意识的练习,
对于调节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让气息调柔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把婴儿的天然状态来作为一个标准,
婴儿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
就像一张白纸一样相对来说是一个清静、活在当下的状态。
他们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概念,
没有被后天的概念和分别所束缚,
更没有纠结和困惑的干扰,
他们只是纯粹地感知当下的一切,
他们只是如实地表达身与心的一切,
在心境上复归于婴就是修身养性的目标。
作为久经风霜的成年人,
或许已经遗忘了像婴儿一样纯真的生活方式,
但是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重新找回这种能力。
专注于此刻的呼吸、此刻的感觉、此刻的观察,
观呼吸在身体中的最为明显的部位,
观呼吸过程中头脑想法所带来的游离,
以及情绪所引发对于心神的牵引,
以呼吸为锚点开启智慧观照、自我认识的旅程,
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息者,自心者也,
心妄动刚气益刚,
气刚而心益动。
制其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