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话 歇山顶
张春来淡淡的说道:“歇山顶是唐朝中期王侯多采用的葬制,陕西那边发现过几个公主墓,用的就是歇山顶。发现的虽然不多,但那都是很考究的墓葬,不过.....”。
我问道:“不过什么,你不是说这下面没多大吗?”。
从抠开的几块瓦当来看,这座墓葬好像不小。现在挖到的是斜面下沿,如果再向上挖,很可能挖到脊瓦。
张春来说道:“不过这个不太像是唐朝的歇山墓葬,还真像是供着不知是哪路神仙的野庙”。
我叫他闭嘴,想那么多干嘛,古代很多事情我们今天的人都说不准,尤其这土里的东西就更难说了。他拿那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很难佐证什么。下午在山上,张春来说起溜山的时候,也说那种地势的山坡,建墓的可能性不大,建所庙宇倒是有可能,山神土地,随便是啥都有可能。当时以为玩笑,毕竟风水这东西谁敢说自己学的是真的。
歇山顶是建筑式样,现在的民居至今都有保留。真正的歇山墓葬,是三到四块汉白玉雕刻成墓顶歇山形状,整个墓室大小只有几米长宽,都是小规模的墓葬,而眼下这个要大得多。
我用手按住罐头瓶口,火苗渐渐的熄灭了,担心红蜡烛火苗会引爆墓室里腐败的气体。让张春来后退,我们现在是在第二个坳子,留下张春来的罐头瓶,我将瓦片抽出来几块。
张春来交给我一个细铁丝缠成的线球,叫我把罐头瓶捆腰上,他又把我拽回来,自己钻下去。很小的时候每到过年,村里的孩子们都提着这样的罐头瓶粘上蜡烛的灯,叽叽喳喳的打闹。今天有种小时候过年的感觉,不由得又拿起罐头瓶点亮。一切都要小心,尤其这样的小斗,我们可没丁晓东那些探气秘药。张春来这是看我手把生疏,处理不了这么复杂的情况。
手里牵着一根尼龙绳,张春来缓慢的爬出来,这都是赵叔叔家的储物仓库里的东西。用力一拉,尼龙绳另一端带着几个瓦片被他拽出来,稀里哗啦的响。
一米多的坳子一点也不会感觉到狭窄,张春来把几片瓦片立在地表的土堆上,用来迎风,留下一片我们拿在手里。没有气体出来,只是手里的瓦片散发出一股浓重的霉味。土下潮湿发霉,这种味道很正常,如此浓烈很可能是墓室中有积水。
张春来疑惑的说道:“奇怪,这么薄的瓦片这么硬,现代加工出来的瓦可没这个硬度,歇山顶的墓葬大多都是唐代,我师父说过,歇山顶是由三四块楔形汉白玉连成的,从上方根本不可能打开,除非把上面的封土全挖开,还要使用起重设备大揭顶才行”。
擦去表面泥土,张春来仔细端详手中的瓦片。我说这没啥稀奇的,现代的瓦大多采用石棉,质量难说好坏。这片正面光滑发亮,虽然很薄,但是却有点像烧制过的样子。“八宝琉璃瓦”张春来喃喃道。
琉璃瓦是南宋后期才大量使用的材料,虽然早在汉代就有,但是使用琉璃瓦建墓确实很少。原因无他,只因当时的琉璃瓦造价并不便宜,汉代的一些记载中也出现过琉璃瓦的记录,那是官家主办建造的大型庙宇宫殿,制造工艺和南宋不可同日而语,选料也有所不同。青绿是主要色调,也有灰黄的,因为表面光滑发亮,在南宋后期多是拿来做庙宇建筑材料,因为那时候烧制琉璃的材料成本下降了许多,很多地方民众,修建族嗣宗庙也能使用得起。
也有一种传说,八宝琉璃瓦质地细腻,严丝合缝的垒砌之后就有很好的密封性,本身又坚硬,所以里面多用来安装硝石黄磷制成的火油,遇到空气就爆炸燃烧。
“真要是庙宇咱就撤,山神土地还好说,大不了给他上柱香。弄不好是什么狐仙蛇仙,那可就摊上大事了”我说着,就想钻回去先看看,俺们东北人信这个,吃都不敢吃,别说招惹,吓死也不敢啊!
张春来缓缓的说道:“现在挖开的封土,不像是墓葬大多采用的膏泥,连碳层也没有。歇山顶虽然是墓葬形式,但是外面规制严苛的封土可不是没有要求,可这些就是普通的水系周围常见积土,里面不是墓葬是定了”。现在想起那边的探沟,前辈可能挖到了歇山琉璃瓦,很可能是因这封土不符合规制,才没有动手,直接将探沟踩踏了事。我告诉张春来,不行咱也撤吧!山神土地庙没啥油水,别去犯忌。
一米多宽的坳子,两个人必须错开行动。张春来将罐头瓶举进去,我缩在第二个坳子里探头。抠开的小洞口漆黑一片,微弱的红光只能照进去一点。红光照处,前方一米多远的地方有道石梁斜在瓦片下,只漏出一段,一团团白色圆球犹如棉花团,填满瓦片下的空间,在那些圆球当中,很多纠缠在一起的藤蔓爬满石梁,垂向下方。细碎的土块落下,从回音判断并不高,而且下面还没有积水。
张春来用锹将上方的土放下,看他每一下都戗掉大片落土,丝毫不在意落到小洞里。上方清理完毕,张春来踩上石梁边缘,尝试用铁锹勾回来一条藤蔓。
我们把浴巾包在头上,缠住轮胎,这个戴法贴着头发很难受,但是弧度能够保护后脑,不被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