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朝那些事 > 第105章 裴行俭平乱

第105章 裴行俭平乱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我军及敌军,凡活捉杀死他的一律给赏!”

突厥兵士奋力苦战,他们为杀不出包围圈,正在着急绝望,突然听到这样的军令,便掉转刀戈,立即把自己的首领阿史那泥熟匐一刀插死,提着他的首级,到唐军将帅面前请求投降。

裴行俭言而有信,守着众将士发给来献泥熟匐首级的几位敌兵一千金。

然后裴行俭令突厥降兵为向导,领唐军直捣突厥大本营。

阿史那温傅领军留守大本营,听说泥熟匐全军覆没 ,吓得魂飞胆丧、骑上马飞也似地逃进了狼山。

裴行俭得胜回朝以后,到了开耀六年,阿史那温傅又收拢逃散突厥兵,整备兵器铠甲,迎立颉利侄子阿史那伏念为可汗,再次进犯原州、庆州。

永隆二年(680年)裴行俭再次奉命统率各路军队前往平叛。

唐军先驻扎在陉口,派遣间谍展开离间活动。

派人劝说阿史那伏念,使他跟阿史德温傅相互猜疑。

经过反复策反动员,阿史那伏念害怕了。秘密送来投降书。

阿史那伏念当面对裴行俭说:

“裴将军,我真心愿意归降。”

裴行俭说:

“欢迎你投降。请你把阿史那温傅捆绑了送来,我就相信你。”

这事商量好了,裴行俭保守秘密,他的属下都不知道。

他只是把阿史那伏念愿意投降的事写了奏章,用密封奏章的方式告诉了李治。

几天之后,哨兵们惊恐地向裴行俭报告:

“裴将军!突厥大军突然杀过来了!

北面尘土冲天,黄尘滚滚向南而来,必有千军万马。

我军如何应对?”

装行俭说:

“这是阿史那伏念率领他的军队押着阿史那温傅前来投降。应该没有别的情况。

不过接受突厥大军投降,得防备诈降风险。”

裴行俭令唐军严阵以待,做好了开战厮杀准备。同时派出一名使者,前去迎接,打探虚实。

使者回报裴行俭:

“将军!现已问明,突厥大军是前来归降唐军。”

突厥军队投降后,反叛的突厥残余被消除。高宗李治十分高兴,派户部尚书崔知悌慰劳部队。

裴行俭入朝廷献俘,当面请求李治:

“陛下,突厥首领伏念犹豫不决时,我已答应他愿意投降就不杀他。请求皇上赦免伏念死罪。”

李治说:

“念他主动降顺,避免了我军同他兵众厮杀互有死伤,朕准允免他死罪。”

侍中裴炎嫉妒裴行俭不战而胜的功劳,对李治说:

“伏念是被程务挺、张虔勖威胁追赶,又遭到沙漠北回纥的逼迫,没有办法才投降的。

他不是真心投降,不如斩首以决后患。”

高宗李治被他煽惑,他也被突厥部落的屡次反叛吓怕了,竟下令将阿史那伏念和阿史那温傅,一起斩首。

李治因裴炎这样说,认为这次清除突厥反叛是程务挺的功劳,裴行俭的功劳不记载,只封裴行俭为闻喜公。

裴行俭退朝后叹息一声说:

“西晋的王浑妒忌王浚平定吴国的功劳,从古到今人们都认为这种嫉妒心很可耻。

只怕朝廷杀掉归降的人,外人从此望风生畏,再也没有人归降了!”

于是借口生病不再露面。

高宗李治因为突厥告平,又因太子妃生了个男孩,给他起名重照。两喜交集,又改年号为“永淳”。

过了一个月,682年四月,十姓突厥的车薄叛乱,李治又任命裴行俭为行军大总管,让他领兵再出征。

还未出发,裴行俭于四月二十八日在长安延寿里家中得病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高宗李治追赠他为幽州都督,谥号“献”。

李治又令皇太子挑选一名六品京官帮助管理他的家事,直到裴行俭子孙长大成人,能够自立为止。

十月,裴行俭葬于他的故乡闻喜县东良原。

裴行俭是山西闻喜人,少年学书法,草书隶书尤其有名。

他长大了学习排兵布阵,精通阴阳历术。每战往往事先知道胜负,并且善于观察人。

当时华阴人王勃、杨炯,范阳人卢照邻,义乌人骆宾王全因诗词文才出众,名扬天下。

李敬玄特别器重这些文人墨客,领他们和裴行俭相互认识。

裴行俭悄悄对李敬玄说:

“读书人应当有器量见识涵养,然后才是文才。

王勃虽然有才华,有些轻浮外露,怎么能安享富贵官禄?

我担心他不一定善终。杨炯较为沉稳,能够让他命长,应该不会有灾祸。”

李敬玄听了不信。

后来王勃渡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