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正常的老师
老黎这个人,也是音乐学院毕业的,他拉开屋子里的抽屉,让念之和随安翻。
那抽屉里还有指甲剪、挖耳勺、剪刀、牙签盒、还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根本不在意的和一沓证书和奖状放在一起。
老黎也是个非常直接的人,说“陆……陆随安,对吧?”随安乖巧的点点头,看向老黎。
“我们得好好了解一下彼此,然后你今天再仔细考虑一下,是否要跟着我学吉他。”说完,他拿出一把放在角落里的吉他递给随安。
念之看到吃惊了,说“她还不会弹。”
然而,随安接了过来,拿过来就开始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学的,随安自己竟然弹了很短的一小段乐谱。
听着两个人的对话,才知道,随安和老黎沟通好,随安自己愿意模仿一段简单的琴谱,已经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为了今天来见老黎。
老黎在旁边喝茶,看着门外,但神态却是认真的。念之听不出什么,只觉得吃惊,随安竟然能弹出这么长的一段,应该有30秒的长度,这要练习多久……
随安弹完后,恭恭敬敬的把琴递回去,老黎接过来琴,对着母女俩说“我平时带了四个徒弟,最小的四岁,最大的……六十岁。视频里你们看到的,那是我最小的徒弟,觉得可爱,他父母也允许,所以我才拍的视频。”
老黎示意随安坐下,放松,接着说“你能把这段曲子扒下来,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能到这个程度。见你的诚心了。我愿意尝试能不能教你。”
还是尝试?
老黎问了很多很多问题,随安都一一回答。平日学习的时间安排,练琴的安排,喜欢听什么曲子,希望自己能学到怎样的程度,有怎样的计划,有怎样的目标,想学什么教材……
这在念之听起来都很震惊,对于一个门外汉,初学者,她哪里懂,她哪里知道?这些不该是老师来定吗?
没想到,随安全都回答了,她清楚的回答了每一个细节问题。
这时候,念之才明白,老黎为什么要问这些。
他在考察这样一个学生,是不是真正的想学,主动要做这件事,并且对这件事负担起责任来。
想到之前在其他培训机构,那里的老师们没有一个要求和孩子这样交谈。所有人默认这件事情是和妈妈谈,而在那些培训机构里,总有一个行色匆忙的妈妈,熟知一切规则,甚至知道孩子们学习的细节问题,尤其妈妈甚至能够跟着孩子一起练习,成为半个老师。
这种变形的结构里,巧妙的把老师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做了转化。变成了老师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孩子成为了夹在中间的那个人。
孩子本该是学习这件事的最主要的、且唯一的负责人。
学习这件事里,她要缔结的关系,也是她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该是妈妈和老师的关系。
念之想起自己的心理咨询。咨询师们是非常认真看待关系模式的,甚至非常严肃的对待一件事情的边界,到底是谁和谁的关系,这件事到底是谁的提议,是谁的想法,谁的情绪,都要理的非常清晰。
划分边界,是不断的在咨询室里让念之感觉到的一个行动。咨询师从来不会越界,从来不主动询问任何问题,甚至不主动发问。
每次的议题必须是念之开启,每次的问题必须有念之发出。
而且咨询师不给予教育、不给予指导,她只是一面镜子,只发问她觉得迷惑的位置,但绝对不评判。
仅仅这样一个动作,都能让念之自我成长,自己帮助自己的行为开始启动。
看到老黎和随安之间的关系,念之发现,老黎和咨询师面对帮助另一个人的态度是一模一样的。
最先做的,就是让那个人发自内心的知道,成长这件事,是自己求来的,是自己主动要的,是自己要完全承担起来的事情。
所以,老黎只是让念之存在,完成监护人的职责。但是师徒之间关于学习吉他这件事,他根本不和念之聊。
就这样,老黎和随安说了几乎一个小时的上课方式、他的习惯、模式,还有他的要求。随安乖巧的都记录在本子上,一条一条。
念之听到老黎一句话,他说“我们的这个时间是每周六的下午三点,是固定的。这个时间我给你留出来,就不会留给其他人。那么无论你来还是不来,这个时间,都要收费。”
这个模式,念之很熟,这就是心理咨询的模式。
无论来与不来,咨询师都收费。
老黎继续说“如果回课达不到标准,不可以上课,但是费用一样扣除。”
随安都认真的点头答应了,念之在旁边心里是震惊的,这和其他的培训班完全不一样。这……这合理吗?
老黎声音很温和,说“今天你们不用定下来,回去好好的考虑,可以考虑到下周五之前,给我个回复就好。如果做不到,也没关系。”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