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警察,他有刀!
刀?
这个字眼在远古时代,冷兵器时代,炮火与玫瑰的时代都具有伤人杀人的能力,到了如今的和平法制年代,仍然具有威胁力。
而且它的威力不减反增。
在这个枪械,飞机大炮,导弹核弹,甚至激光或量子武器都存在的时代。谁敢耍刀玩刀都是狠人啊。
不得不承认,这是文明和法制的进步,是人类彻底退出蛮荒时代的证明。
说一个曾经发生,让作者记忆犹深的事情。
准确来说是一段对话。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是全年级组考完试一起放榜。就是一个年级十几个班级所有学生按照考试成绩进行排名。
当时作者正在看榜,想要看看自己排到了多少名次。当然具体的名次也确实不记得了。
就在从排行榜上不断寻找自己名字的时候,看到一个13班的男生的名字呢,这个男生怎么形容呢,是当时13班少数能戳的出去的男生,当然成绩嘛一塌糊涂,平时也是整个年级垫底的水平。
这次大考居然超乎寻常的提升了三百多名,虽然排的名次依然不高,但是确实飞跃的速度很惊人。
这种情况,除了他悬梁刺股,发奋读书以外,就是嗯嗯嗯……是吧,从学生时代走过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里就不点明了,怎么着给人留点面子。
看到他的名字在成绩榜上突飞猛进,作者呢也是随口嘀咕了一句“这小子,这次咋考的这么好呢?”这句话其实就是作者随口叨咕这么一句,完全没有酸他的意思。因为作者虽然知道这个男生,但是一直也不认识。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实作者和他的成绩相差几百名,就算他再突飞也只能对作者望其项背,完全构成不了竞争关系。
这个时候呢,作者班级里面有一个男生走了过来,这个男生的形象怎么说呢,长大有点像脑袋加大两号的歌手毛不易,还带着牙套。走过来贱兮兮的说道“这我铁哥们,可狠了,初中时候拿打仗敢拿棍子。”
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无比的倨傲,目空一切,仿佛学生时代的王者。
作者也的确知道自己班这个大号毛不易和13班的男生初中在一个学校,但是至于他们两个是不是同班同学,或者私人关系怎么样,那就不得而知了。其实他说这句话可能更多的是想攀攀关系,扯个虎皮做大旗。尤其是当时作者在班级里面直线上升的恶名,都让这个男生说这句话的意图暴露的很明显,其实他就是想找个狠人来震慑作者,这样作者日后万一和他发生矛盾会有所顾忌。
索幸作者三年没有和这个大号毛不易发生过任何矛盾,要不然要他去找帮手,结果找不来这个所谓的铁哥们可是会很尴尬啊。
这个地方可以普及一个小的知识点,如果真的想要去震慑别人,也不要说是自己哥们,其实哥们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是很廉价的,谁和谁都是哥们。最好说是邻居或者发小,这样听着更真实一些。
不过他的话确实很可笑,尤其是在作者所处那个学生素质低劣的班级里面说出这句话就显得更无知,更可笑了。
拿棍子打人就一定很厉害嘛?作者从小就是被爸爸用棒子打出来的,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东北男人教育孩子的手段多半是棍棒和道理参半的。这还不算什么,打孩子最恨的应该是作者楼上家的邻居,他爸打他打的贼狠,用钢管打。每次都能打个半死,有一次因为作者的邻居偷钱,他爸打断了半根钢管。等到作者再见到他的邻居的时候,半张脸都是血嘎巴。
作者听到这个大号毛不易的话啊,当时也是反问了一句“那他敢用刀吗?”
大号毛不易愣了一下,然后摇头说道“那不敢。”然后悻悻的走掉了。
作者讲这么一段同学之间的对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刀在咱们这个法制的年代仍旧是个人持有武器的上限,毕竟日常生活中,谁要是掏出来一把刀,哪怕就是不起眼的水果刀,同样对他人都是极具威慑力的。
而列车上面持有刀具听起来就更恐怖了。
“去你大爷,我根本就没有刀,你哪只眼睛看到我拿刀了。我手里面要是真有刀,早攮死你了。”熊大A愤怒的对着年轻小伙嘶吼。
其实作者研究过东北人的说话方式,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发现东北人说话很多字眼和语言习惯就容易引起争斗。
比如熊大A的这句话,他前半句是想要站在自己角度阐述事实,据理力争。但是语气使之变成了一句愤怒,有些歇斯底里的话。后半句是惹祸的根源,接触过东北人,尤其是东北男人的都可能奇怪,东北人不高兴时候说话就很容易威胁人,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非要加上。
就比如这句,如果我手里面有刀,我就攮死你。
或者是什么再跟我俩叨逼叨,我把你脑瓜子削放屁了。
最轻的也是再跟我俩装逼,你看我干不干你。
诸如此类威胁的话语,往往都是双方诉诸武力的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