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回七百里外城
杨景说的很巧妙,为了周国百姓义不容辞。
可没说是为了姬武曌。
对杨景而言,周国谁当皇帝,杨景是不在乎的,只要别插手他七百里外城的事情,他都能接受。
但襄王提到了,维持周国太平,是蔡嵩的夙愿。
对此,杨景知道襄王说的不是煽情的话,也不是洗脑他,而是事实。
因为对于这一点,杨景早就知道。
蔡嵩对周国的感情是很深的,那怕被天下人骂成奸相,蔡嵩都没有撂挑子过一次,更没有过怨言、更没有去争论……
甚至是甘愿被姬云乾关起来不得自由,蔡嵩始终都是没有改变过维持周国太平强盛的心。
用蔡嵩的话说,让周国太平强盛,是他跟先帝的夙愿。
为了这个夙愿,先帝呕心沥血,一代明君,年仅三十多岁就死了,不是其他皇帝太过骄奢淫逸掏空身子,而是活活累死的。
这也是为什么,蔡嵩明明有能力造反,却从来没有对帝位有过一丝觊觎之心。
那怕蔡嵩独掌朝纲的那几年,做出的很多决定,都是有利于朝堂,而不利于他自己名声的。
蔡嵩不惜自身羽毛,只要是为了周国好。
这是许多清流官员根本没法比的。
也正因为这样,蔡嵩才会成为天下人都骂的奸相。
不是因为蔡嵩是奸相,只是因为他不会为了爱惜自己羽毛,就去做一些不利于百姓、不利于周国的事情罢了。
这一点,是让很多有能力的人,追随蔡嵩的原因。
也是很多敌人都佩服蔡嵩的原因。
即便是杨景都对这一点十分的佩服。
并不是说,所有的清廉官员就是好的,因为这些官员可能不贪财、不好色,但他们图名。
相比起来这样的官员,比起前两种,危害是更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蔡嵩很讨厌清流的原因,没有怎么重用清流的官员,所以,清流官员对蔡嵩是恨的咬牙切齿。
得到杨景的表态,襄王悬着的心,也是放了下来。
襄王是真的担心杨景在这个时候,选择自立为王,成为一方之雄。
以杨景的军事才能,有七百里外城当根据地,要争霸天下,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而且,七百里外城的百姓,大多都是上一次燕国伐周时,流离失所的难民,这些难民都体会到过一种感受。
那就是他们在檀江边苟且偷生,为一口吃食争的死去活来,甚至是易子而食。
可在檀江对岸,却是夜夜笙歌,歌舞升平。
所以,七百里外城的百姓对姬家皇权,已经没有了以往的信仰,甚至有了些许恨意。
当时可是姬云乾下令,不让那些难民过檀江,谁敢过去,杀无赦。
就算后来姬武曌掌权了,但也没有撤销这一条命令,只不过,相对于姬云乾,姬武曌稍微好一点,会主动安排人去给难民施粥。
而真正让这些人活下来,并且活的比起内城那些达官显贵更加舒适的,是关外侯杨景。
所以七百里外城的百姓已经是只认杨景,而不认姬家皇族。
有这些百姓的话说,在他们快要死的时候,姬家皇族视而不见,反而将他们当成垃圾,影响了内城繁华市容。
唯有杨景在这个时候,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机会,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都不需要人特别去宣传,这些难民就会告诉他们的孩子,杨景是一个大善人,是他们要永远拥戴的人。
所以,与其说七百里外城是周国的领土,倒不如说,七百里外城已经成为了一个国中国。
杨景并没有在意这些事情。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杨景刚开始想的,是如何活下去。
在之后是如何活的更好。
到后来是要掌握自己的生死。
如今,杨景的想法变了,他要改变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思想,他要让天下人都明白,什么叫人人平等。
什么叫民主、什么叫自由!
所以杨景在七百里外城弄了不少公办学堂。
这些学堂教的不是圣贤语录,也不是什么忠军报国,而是一些可以有实际用处的数学、物理、地理等等。
以及让每一个孩子都明白。
众生生而平等!
杨景跟襄王等人赶回七百里外城的时候。
几天前就带领百官来到七百里外城的姬武曌,此刻正在怀疑人生中。
虽然早就听说如今的七百里外城十分的繁华昌盛,可姬武曌真的踏足七百里外城的时候,还惊呆了。
因为他看到了一栋栋高楼,那都是水泥建筑。
虽然因为钢材材质的缘故,目前七百里外城的高楼不是很多,也不是特别高,但五六层高的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