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李泰的奏折与李二的为难
李泰回答了李承乾的问题,喝了一大口茶水。
长孙点点头,李承乾却又问道:“国家的责任是什么?”
李泰说道:“问得好,这是你以后要做的。”
“国家的首要责任便是抵御外敌,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们才会认同这个国家。
其次,我大唐以农为本,国家要想办法让农户们富裕起来,提供更多更好的种子、农具、耕牛。
第三,国家向百姓收取了赋税,便要尽可能多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些困难很多,比如生活困顿补助、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
我大唐暂时不可能马上都解决,所以需要一些时间慢慢来。
但大灾大疫时给予百姓基本的生活保障却是必须的。
等国家富裕一些了,家底厚实一些了,就可以为一些老人提供更多的帮助,为更多人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等。”
“所以你要把书价打压下来,让更多人能读上书。”李承乾问道。
“正是,但仅仅这个还远远不够,如果能在每一个村镇成立一个学堂,一个县成立一个初级书院,一个州成立一个高级书院,能够提供教舍、教习、纸笔等,让孩子们都有书可读。”
李承乾听了直咂舌,长孙也是眉头略皱。
青雀说的这话太过于理想了,这是要让天下人都有书可读,可这个花费太大了,以目前朝廷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撑,只能慢慢来。
便是教习也不足以按村镇来进行配置,没有那么多读书人啊。
“不过,母后,大哥,我前几天见了娘子军们,倒是觉得让她们去生产肥皂有些可惜了。”
“哦,青雀你有何想法?不妨说来。”长孙说道。
“大军征战,伤亡在所难免,而现在伤兵营的死亡率比战场还高,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伤兵在伤兵营得不到太好的照顾。”
“而军中郎中很少,根本顾不过来。但如果把酒精、包扎、伤兵营各项卫生条例执行下去,我们至少可以减少四成以上伤亡率。
现在这些事往往由士兵来做,他们做得其实并不专业,但只要把娘子军们培训一番,在战场上救护伤员,想必会更好些。”
“嗯,这个,你和你父皇提过吗?”长孙问道。
“没有,我也是看到娘子军们后才有的想法。”李泰说道。
“包括你那个输血救命之术。”长孙问道。
“这个,母后,你是听谁说的,这项技术还不成熟,若非情况紧急,不建议使用,极为容易误诊。我到现在也没向父皇提起过。”李泰有些大汗。
“啊,误诊?”
“是的,输血不是随便输的,要血型相同才行,有时候父母子女之间,血型也未必相同,现在没有相应的测试试剂,所以容易误诊。”李泰皱着眉说道。
“血型是什么?要相同?”
李泰说道:“母后,人的血型不一样,除了极少数人外,大概分为四种,这四种人之间输血必须相对应,否则就不是救人,而是杀人了。
这个技术暂时难以应用到军中,但其它的的救护之术,娘子军们却是可以做到的。
我大唐外敌环视、连年战争,需要有这样一支医护人员,不用多,暂时有个二三千人足矣。”李泰最后说道。
长孙点点头,说道:“你写一封奏折,我帮你带给你父皇看,你父皇军伍出身,此事利弊想必他一眼便能看得明白。”
与医疗兵相比,李泰更关心明年的旱灾,今年雨水稀少已成定局,而且气温偏高,现在已经进入十月底,秋风起时,根本不见半丝雪花要飘下来的样子。
李泰曾带着李承乾、李恪二人,去看了越王庄村民种的粟米。
李承乾二人开始还有些不明所以,看着粟米长势不错,看来今年地里墒情还好。
李泰摇摇头,现在只是看起来还好,粟米毕竟是抗旱作物,就算雨水少些长得也不算差,但没有看到隐忧啊。
用护卫们的刀剑挖出了一块泥土,只见泥土下面赫然有了一些蝗虫卵。
“这是蝗虫卵,”李承乾二人看了大吃一惊,齐声说道。
“嗯,现在还不多,后面会越来越多,要是今年冬季大雪不多,明年又持续少雨的话,便是旱灾和蝗灾要同时降临。”
“啊。这事父皇知道了吗?”二人听了很是吃惊。
李泰点点头,说道:“父皇已经知道了,带你们来这里,便是要让你们心里也有个底。明年如果灾情出现,或许也需要你们出马。”
李承乾猛点头,说道:“父皇早就知道了,所以要造战舰去南海拉粮,是吧?”
“嗯,义仓和常平仓,储粮均不足,我这里虽然储备了一些粮食,但肯定是不够的,所以需要去南海各国购粮。估计过些时日,战舰也应该回来了,看看水师们能拉回多少粮来,这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