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胡亥掌权
次日,天边刚破晓,秦国朝堂之上已然肃穆而立。随着雄鸡的第一声啼鸣,秦王嬴政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威严地端坐于高高的龙椅之上。他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的文武百官,沉稳有力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内:
“朕决定近日启程,前往边疆巡检军务,以安边疆、察民情。在此期间,朝廷大小事务将交由公子胡亥暂行管理。”
此言一出,原本寂静无声的朝堂顿时像投入了一颗巨石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大臣们面面相觑,脸上纷纷流露出惊讶与疑虑交织的表情。
尤其是那些跟随秦始皇多年、历经无数战功的老臣们,如丞相李斯、名将白起、大将王剪等人,虽然他们面色并无明显波动,但眼底深处却掠过一丝忧虑。
此时,一位老臣挺身而出,乃是国之重臣赵高,他躬身向前,声音虽低但却字字掷地有声:
“陛下,边疆之事固然重要,然朝廷中枢不可一日无主。公子胡亥年轻有为,然而毕竟经验尚浅,是否可考虑调遣其他资深重臣辅佐,以免朝廷政务有所疏漏?”
紧接着,另一位忠诚耿直的大臣也上前劝谏:“陛下,我等并非质疑公子的能力,只是如今国家正值变革之际,内政外交纷繁复杂,让公子一人独担此任,恐非明智之举。”
面对群臣的担忧,秦始皇并未动怒,而是深邃的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决断:
“诸位爱卿所言,朕自当思量。然胡亥乃朕之子,此番正是锻炼其治国理政能力的良机。朕相信,在各位辅佐之下,胡亥定能胜任。至于朝廷大事,尔等应尽忠职守,协助胡亥共同处理,勿令国事有失。”
李斯见状,也适时站出来表态:“陛下英明,臣愿与众同僚全力辅助公子胡亥,确保朝廷秩序不乱,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秦始皇听罢,满意地点点头,再度强调道:“既如此,望众卿协力共济,此事便如此定下。胡亥需谦虚谨慎,广纳良策,诸卿亦要同心同德,共保大秦江山稳固。”
话语落地,朝堂上的紧张气氛稍有缓和,众臣皆俯首称诺,尽管心中仍有顾虑,但也明白君命难违,只能各尽所能。
朝会结束后,三位重臣张大人、李大人和王大人并未立刻散去,而是留在了偏殿的一角。他们三人均是秦始皇身边的肱骨之臣,对朝廷之事向来直言不讳。此刻,三人围拢在一起,面带忧虑,低声交谈。
张大人率先打破了沉寂,他紧锁眉头,以一种略显焦急的口吻低声道:“我等追随皇上多年,公子扶苏贤良明德,其才识与品行皆为上乘,为何这次大王却选择了胡亥公子暂管朝政?此乃国家大事,关乎社稷安危,委任给一个平日里只知享乐无度之人,实难让人信服。”
李大人也附和道,他轻轻抚着颌下长须,言语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不错,扶苏公子不仅素有贤名,而且在朝中威望甚高,治理地方亦有显著成效。相较之下,胡亥公子虽为龙子,然常游走于歌舞升平之间,未曾展露过治国理政之才。此举恐非大王一贯明智之举。”
王大人听罢,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后言道:“或许皇上另有考量,毕竟胡亥公子虽未曾在朝堂之上展现才能,但作为皇家子弟,也许有着我们尚未见到的一面。然而,无论如何,吾等身为辅弼之臣,当竭力协助胡亥公子,以免朝政出现动荡。”
“话虽如此,”张大人回应,“但我们不能坐视不理,应当找机会再次劝谏皇上,至少应让扶苏公子从旁辅佐,确保朝廷政务得以妥善处理。”
李大人和王大人均点头表示赞同,他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对于即将到来的这段特殊时期,决定共同携手,尽己所能稳定朝局,同时也期盼胡亥公子能够不负嬴政所托,展现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治国能力。
……
秦始皇带着公子扶苏以及其他贴身护卫,秘密乔装打扮后悄然离开了皇宫。宫廷之内,原本热闹非凡的朝堂在秦始皇离去后显得空旷而庄重。胡亥独自坐在龙椅之上,面对着满堂文武百官,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深知这是自己展示才能的关键时刻。
就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胡亥第一次以代理君主的身份主持朝会,他的目光坚定,声音洪亮地宣布了第一项重大决策:
“本公子决定,自今日起,朝廷将学习扬州等江南地区先进的治水与建设之道,大兴土木,着手改善全国基础设施。”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犹如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其中,张大人、王大人和李大人这三位代表保守势力的大臣面带忧虑,立刻起身反对。
张大人率先发声,他神色严峻,措辞激烈:“公子,我等尊崇皇上之道,向来认为国之根本在于农耕与法治,而非过度开发土地,劳民伤财。扬州虽有其独到之处,但不宜盲目效仿,恐致民心不稳,国力衰竭。”
王大人紧随其后,他捋着长须,言语间充满警示:“公子,基建之事需量入为出,不可轻举妄动。且各地风俗地理各异,若强行推行他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