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盐政专营
贞观二年,久违的一场胜利李世民登基以来最好的一次消息。
半夜,李世民在御书房接见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
两人皆是李世民的弦骨之臣。
“无忌,但说无妨。”
看着手上的奏折,长孙无忌脸上甚是激动。
“陛下,这有了制盐之法,百姓的食盐问题可解。
羌族被灭,少了内在的不安定因素,我们也可以更好地防患于突厥和吐谷浑。”
长孙无忌的话,可以说讲到了李世民的心坎上。
当初他力排众议,决定让大军前去讨伐羌人正是这个意思。
一方面可以朝堂上的一些声音,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蠢蠢欲动的突厥和吐谷浑做准备。
如今,接连两个好消息从前线传来,让李世民有了一些想法。
他是皇帝,掌握着整个大唐王朝,所看见的不仅仅是眼前的利弊,还有长远的发展。
为帝者,掌握着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在下棋对弈,身边的所有国家和族群就是他的对弈者。
“陛下,既然您还没有放出去关于前线大捷的消息,是不是为了朝堂上的声音?”
听到房玄龄提起朝堂上的声音,拿起桌上的奏折,李世民脸上闪过一丝怒色道:
“这些世家门阀,一个个都觉得是他们给了朕这个位置,他们觉得这天下的江山是他们帮助我们李家,简直该死!”
李世民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尽是无奈。
世家门阀实在是影响力太广了,尤其是朝中的大部分武将,还有他们在各地的影响力,使得李世民这个皇帝对他们也没有办法。
李世民指着奏折,本来脸上的无奈消失,面露喜色的李世民道:
“他们不是说朕地位不正,不是说不给我李世民这个天子面子吗?”
“这次我就要让他们看看,朕这个皇帝是不是天授?”
其实上位以来,李世民一直都在想办法提高朝廷对地方的影响力,加大对朝廷文官的选拔,为此李世民不惜将前朝皇帝杨广的科举制沿用。
李世民爱才,更惜才,奈何这世上的读书人不是和世家门阀有关系,就是他们的子弟,这让李世民有些有心无力。
如果朝堂上没有了这些世家门阀的文官,那么整个大唐就没有办法运转。
可是这些世家文官集合在一起,在朝堂上自成一系,自己颁布的法案命令,若是对他们有益他们就支持,若是损害他们的利益,便各个跳出来各种理由推诿,简直该死。
李世民问房玄龄道:
“玄龄,这长安的盐商一直都是在斐氏的掌控下,有了这制盐之法,你说咱们是不是可以杀杀斐氏的威风?”
斐氏属于五姓七望之一,在长安掌控着盐事的便是斐氏的分支,房玄龄听到李世民的意思,当然知道,陛下这是想借着制盐之法,好好敲打一番斐氏,也是想给五姓七望一个警告。
就如同上面所记载的一样,有了这制盐之法,那些本来酸涩的矿盐就能食用,甚至晾晒之法简单。
房玄龄没有回答,而是建议道:
“陛下,这盐铁之事,自古就是朝廷掌握在手中,也事关国家财政,您若是想给五姓七望一个教训,臣认为犯不上。
若是借着这个机会,将盐政一权收回来,由朝廷来调配,倒是可行。”
将盐政收回,听到房玄龄的话音,李世民眼前一亮。
“玄龄言之有理,盐政一事,事关天下百姓民生,确实该由朝廷来统一调配。”
盐业制度,由于盐是重要的民生产品,所以盐在历朝历代都会被广泛重视。
而且历代盐政也是统治者治国政策中最关注的一环。
大唐作为重要的朝代之一,盐政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盐政史上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
李渊建立唐朝时,所有的制度几乎全部是沿袭自隋朝的,后期有或多或少的改进。
盐在唐朝初期是无税的,因为隋文帝时经济稳定,农业税可以应付财政支出,所以将从北周以来的税盐取消了。
唐朝建朝初期,虽然百废待兴,但是整个朝延也是节俭开支,所以也是以减税减负为主,盐业无税也就如此地沿袭下来。
虽说盐无税,但是对盐业的管理却是始终如一,并没有放任自流。
房玄龄知道食盐作为生活必需品,具有需求刚性和排他性,由于其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殊属性,易于被人为控制。
在任何一个朝代,食盐都是利润很高的商品。
房玄龄躬身道:
“陛下,食盐自从成为一种课税收入,或直接征税。
从春秋时期开始,官府对食盐实施垄断专营,盐利从此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谁能够控制资源的产权,谁就可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