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衿‘出院’
姜南快速清空自己蒸屉里的玉尖面,三两口吃完,喝了口茶饮压下去,与崔翊道了别,便回了善和堂。
崔翊看姜小娘子吃的匆忙,也没有多问,大抵是善和堂还有病患。
这茶饮着实奇妙,饮完只觉腹中温暖,酸甜清香,还有些开胃。
任擎雯给上了三合新丰酒,鸡蛋胡瓜,醋芹、红烧排骨,排骨说是红烧,其实是炖的,早间忙完放在炉子上炖上,这会子已经骨酥肉烂。
“郎君慢用。郎君先用酒肉菜蔬,这青菜馎饦居于最后,儿稍后奉上。”
崔怡点头:“好。”
崔翊平时很少在外独自饮酒,今儿不知怎的,或许是袁子衿恢复好,或许看到三个小娘子笑作一团,令自己也心情畅快。
衙内公务繁重,都尉上府今日召他一同去看那位盗匪供词。意料之中什么也没问出来,心里憋闷的紧,这心绪跨进晋昌坊似乎就舒展不少。
吃完酒肉,任擎雯给端来一小碗馎饦,清澈的汤里浮沉着面片,撒了几缕鸡丝点缀,汤鲜面片劲道。吃完整个身体都畅快,往前饮酒后腹中都会隐隐有些难受,一碗馎饦下去胃里竟然更舒坦。
崔翊的马栓在善和堂门口,他便又折返回去。
姜南把板凳搬到门口,她见着崔翊的马还在,想着等等崔都尉肯定回来。袁子衿伤势逐步恢复,情况也不那么凶险,便可以让人接回去养着了。
袁子衿吊着左臂,端着茶杯来到姜南跟前:“真的可以回去了吗?小娘子要不再瞧瞧?”
袁子衿虽然受了伤,又着忌口,却着实胖了。一开始姜南给他换药还能见着清晰腹肌,眼下腹肌已经变作一块了,放松状态下隐隐感觉还会凸出来一圈。
姜南眼神坚定:“这是自然,只要回去按时喝药,一个月后来复诊即可。”
袁子衿有些悻悻然,他很想说要不再观察几天,回到家这个样子没办法公务,阿耶定是会百般念叨。但是直觉告诉他,这不现实。
崔翊看见门口二人双双投来的目光,一个欣喜,一个愁苦。
姜南开门见山说明情况:“就眼下来看,明日可直接让马车过来,接袁郎君回家将养,儿会将药材包好,按照疗程服用即可。”
“这就可以回去了?”崔翊跟袁子衿发出一样质疑。
“郎君若是不信儿的医术,也可以去太医署复查一下。”此一番纯是使促狭,报他红颜前几日过来‘叫嚣’之仇。
“这倒不必,某在此得小娘子与太夫人悉心照顾,也不觉身体有异,况且某相信恒远看人的眼光。”
崔翊点头称好,与二人道别。
晚间姜南与袁子衿闲聊,方知这位折冲都尉中府,从四品下,是一位名副其实穿朱着紫的高官。
崔翊出自博陵崔氏,崔氏素有“宰相之姓”的美称,人才辈出。
自东汉开始有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到北魏的吏部尚书崔宏、书法家崔悦,前朝宰相崔仁师,本朝大诗人崔颢、都是出自崔氏家族,可见崔家家门势力多么庞大,不仅是政治家族,而且是文化望族。
中华文化的传承可都落在这些名门望族身上。
崔翊即便是旁支,看眼下局势都尉也是处尊居显,以后更是前途无量。申国公不喜与望族结交,可见崔翊并非申国公府良婿人选。
姜南摇头惋惜,这申国公家的高十三,一腔热烈的少女情意,怕是要付诸东流了。
姜南在扩大药材加入生活的种类上进行着。
买完枸杞子,隔不两日,竟在坊门口的街市上遇到李桃花,姜南上前瞧了瞧,他们在卖端午所需要的艾草。
那李桃花住在曲池畔,算是城郊结合的地界,如今快过端午节,便与家里几个小童去割了艾草,晚上阴晾在家里,第二日晨间送来卖。
因这几个孩子最大的还没有到十岁,故而家里长辈不同意他们去东西市,想着晋昌坊离着不远,便由了他们折腾。
姜南笑问:“每天能割多少来卖?”
李桃花笑道:“小娘子问的外行,这说不准的。家附近的割完了,还得去远些的地方,也不能是别人家种的。”又说上次姜南给的书,她快看完了,下次来可以还回来。
姜南跟李桃花商议,让他们每次割完艾草直接送去善和堂,无论多少,一定要干净不能掺错了其他的,若是不能每日来,便将艾草晒干亦可。
不用到处叫卖,李桃花他们自然千肯万肯,连忙答应下来。
姜南得了好些艾草,先将其中一大部分铺开晒干。余下与山姜子、紫苏捣烂,加少量水混合静置一个时辰,过滤出来,加入蜂蜡上锅蒸制,最后倒入罐中封存,便是驱蚊膏。
立夏后接连的天气不好,夜间便又蚊虫乱飞,姜南睡在店里,总会被叮上。这时候有驱蚊膏薄薄涂上一层,清凉又止痒。
虽然有些人受不了这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