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篇 第107章 锦衣还乡
对于未知,人都是会深感恐惧的,在面对殷家的这件案子时,任谁都是如此。 悬而不判,心里不踏实啊! 最终,齐誉认同了殷俊的观点,暂时把这桩亲事先搁在一边,等以后拨云见日时再说。 是的,案子总不能老悬在那儿,早晚都是要结案的,对于这一点,两人的看法是一样的。 又聊了一会儿,殷俊就起身告辞了。 临别前,他还特意回过头了道:“我说,今天给你送了礼物,也不说挽留一番吃个便饭。” 齐誉指了指厨屋,笑道:“里面还温着中午的剩饭呢,你要不要吃?” “那,还是算了吧。” “……” 在殷俊走后,齐誉又连夜写了一封家书,告知家里人自己的将要回乡,当然,也要顺便报个平安。 信差比自己走得要快,可以将消息提前送达。 费钱? 齐誉愿意! 他就是想让家里人都早知道,也好高兴高兴。 …… 三天的时间一晃而过,终于等到了登船的这天。 才朝阳初升,齐誉就背起行李篓去了码头处,然后,很顺利地登上了客船。 扬帆起航! 客船沿着京杭大运河顺流南下,速度上来说,还是挺快的。 齐誉早就规划好了返乡路线,先到苏杭之地,然后再换别的船逆走长江,等到了交省府的地界时,再改走陆行到家。 日升日落,时间一天天而过。 齐誉按照计划前行,途中并无差池。 很顺利。 这天,终于临近了永川府,齐誉特地在客栈停了停,换上了自己的进士服正装,然后又赁了厢车继续上路。 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 是虚荣心在作祟吗? 或许是吧! 齐大郎也是凡俗之人,距离淡泊名利那种精深境界还远着呢! 嗒嗒嗒…… 随着马车的逐渐行进,永川府城在视野中也渐渐的清晰起来。 齐誉辽望着家乡,心中泛起了感慨。 自己这一来一回,可谓是迥然不同。 最大的,要属心情。 遥想年前在进京赶考时,时节正处隆冬,自己耐着严寒一路北上,而考前的压力,更是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如今却是金榜题名后的锦衣还乡,时节也是由枯转荣到了盛夏,登科后的喜悦,直让自己在睡梦中笑醒。 府城到了。 刚想入城,忽见有守门的小吏走了过来,他道:“敢问先生,是不是齐誉齐老爷?” “区区正是,请问有什么事吗?”齐誉点点头,道。 小吏急忙行礼,贺道:“恭喜齐老爷登科三鼎甲,金殿摘探花!” 哦? 看来朝廷的邸报早已到了,要不然,这小吏怎会知道的如此详细? 当然,自己现在正穿着进士服呢,换谁都能猜到个七八成吧。 齐誉走下车来并虚手一托,很和煦地说道:“多谢小哥吉言,这点喜钱你就拿去喝茶吧。” 那小吏却急忙缩手,一副不敢要的样子,忙道:“齐老爷这可是折煞小人了,咳咳,小的是奉了庾大人之命,特地在此等候您的。” “哦?” 齐誉一怔,自己属于是告假返乡,庾大人又是怎么知道的? 那小吏解释说,是姑奶奶周氏放出的风声,所以庾大人就有了耳闻。 至于他为何拦住自己,小吏也说出了缘由。 原来,庾海有过交代,若见到了自己,一定要在城门口处下车,然后改乘五花马并在府衙的仪仗下跨马游街进城,也好让百姓们瞻仰尊颜。 哦,原来如此。 在说明白了缘由之后,那小吏便跑去禀报了。 齐誉却在原地琢磨起来。 庾大人怎么这么重礼了? 呵呵,想明白了。 这一场跨马游街地操办下来,不也是宣扬了他的文教斐然吗?要知道,永川府已经十年没出过进士了,现在突然培养出了一个探花,主政官焉能不显摆一下? 还有就是,鼎甲的探花铁定是要做京官的,而地方官若能拉到一条京官的人脉,可以说是好处多多,这就是常说的‘咱上面有人’。 齐誉想了想,恭敬不如从命了。 大约过去了一炷香的时间。 突见,城内有仪仗队走了过来,而庾大人一马当先,走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齐誉急忙上前几步,以示恭敬。 庾大人依旧还是那副很精明的模样,此时的他,似乎比以前又多出了几分的亲和:“少丞老弟,别来无恙?愚兄自打获悉到了你的返乡消息之后,就一直在日夜守盼,今天,可终于把你给盼回来了。” 老弟? 怎么称呼上也变了? 呵呵,这也太明显了吧? 齐誉笑道:“有劳大人挂念,小弟近来安好。” 庾大人见天色不早,又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安排好仪仗并催促齐誉进城。 开拔! 沿途一路敲锣打鼓,两侧的百姓也是欢呼雀跃,气氛像过年一样喜庆。 “齐老爷才高八斗……” “齐老爷可为我永川人争了光啊……” “……” 齐誉骑着高头大马,身着进士装,手执槐木笏,尽显绝代风华。 他走走停停,时而对着乡老们施礼,时而对着妇孺们问候,丝毫没有鱼跃龙门后的大架子。 庾大人也趁机唰了一波存在感,麾下的幕僚也是不吝赞辞,沿途中不停地附炎趋势,几乎抢了主角的风头。 按照齐誉的意思,进了城之后就直接回家,但庾大人却不这么认为,他建议说,最起码也要围着府城环上一圈,然后再转回家去。 也罢,那就依庾大人的吧。 绕了一圈之后,终于转上回家的路。 家,在视野里越来越近了,也渐渐清晰了。 啊! 我日思夜想的亲人们啊! 终于见到你们了! 在自家的大门门前,此时正簇拥着一大群人。 再细看,却见娘子在那里喜极而泣地擦着眼泪,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