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府衙离商会这边儿不算远。
马车横穿过两条主街。
走了约摸走了两刻多钟。
便缓缓的停在府衙正门处。
这是聂天枢第一次见到这个年代的官衙。
虽然没有现代的高楼大厦。
但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仪森然。
大门的左右两侧是紧挨着的钟楼和鼓楼。
天明击鼓催人起,入夜鸣钟催人息。
这个年代,晨钟暮鼓,对人们的起居和劳作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京城到下属的州县,城楼报时,敲钟击鼓。
鼓声响起关闭城门,实施宵禁。
钟声响起则开启城门,千家万户开始一天的生计。
走过台阶下是两尊高大的石狮子。
李忠下了马车。
上前递上拜帖。
“烦请小哥儿通报十三爷一声儿,苏州商会李忠求见。”
“呵呵,您老客气,十三爷昨儿个就交代过了,就等着你们商会的人呢,我带您老进去。”
年轻的差役自然知道这位身价豪富的商会会长。
加上里面也知会过了。
此刻自然态度极为客气。
接过拜帖检查无误。
便带着二人进了府衙的大门。
在这位身着罩袍的差役的带领下,穿过第一个院落。
进入了府衙的第二道门。
仪门。
所谓仪门,便是官衙和府邸的礼仪之门。
也是是官邸主人迎送宾客的地方。
之后再往前走,便是公生明牌坊。
这是一座四柱三顶的木制牌坊,立在大堂前面正中央的位置。
牌坊北面儿。
是用瘦金体写的十六字官场箴言。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牌坊的南面儿是隶书的“公生明”三个大字。
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秋毫。
聂天枢仰头注视着这座高大的牌坊。
心中不由的暗自思量。
也不知这位府衙的主人。
是否做到了牌坊上所书的“公生明”呢?
“聂娘子,这里是府衙重地,快点跟上来,不要再耽搁了。”
李忠瞧她落在了后面。
连忙转身催促了一句。
“知道了。”
聂天枢回过神儿来,跟随着差役快步往前走去。
之后是府衙的正堂,是整座衙署的中心,五开间儿。
是知府和府衙官员们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
聂天枢只远远的瞥了一眼。
瞧见里面摆着公案桌、职衔牌、浩封架、万民伞之类的东西。
有不少身着官服的官吏在里面办差。
跟着差役从大堂东边儿再往北走一百多步,就到了二堂。
这二堂也就是时人常叫的退思堂。
现代很多人都认为,大堂是知府日常办公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大堂主要是用于升堂办案。
以及给知府官邸所属的官吏和下属幕僚们办公的地方。
二堂才是知府日常办公、暂时休憩和接见下属官员的场所。
再往后,自然是官邸的三堂和四堂了。
这里就属于生活起居之所。
有官员的私人书房、内签押房和内宅。
有女眷出没。
自然不是外客所能进入的了。
三人一路行至二堂门口儿。
差役便停下脚步。
转身客气的道:
“您二位先在此稍候,在下先进去通报一声儿。”
“应该的,应该的。”
李忠连忙抱拳客气的回礼。
作为苏州城有名望的士绅。
他也算见过不少世面。
跟如今的知府路宁远也打过交道,关系也也还算不错。
但是。
对于即将拜见的这位京城来的阿哥爷。
却是心里没底儿。
明明天气还不炎热。
额头上却冒出了一层虚汗。
连忙从袖口儿拿出帕子。
在额头上擦了擦。
让一旁的聂天枢不禁有些担心,他这样的状态呆会儿不会出什么岔子吧。
其实。
倒也不怪李忠这样。
他虽然是商会会长。
在苏州城里有些名望,但说到底也只是一届商人。
这个年代,士农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