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选
从他嘴里泄露出去的。”说罢,看向侍立一旁的陈娥与李福。
陈娥隐约听见李福吞咽口唾沫,也跟着紧张起来。这种事,要如何自证清白?
“你甭看着他们两个!”太后开口道:“月灵说了,消息是东夷那头传过来的!”
陈娥松口气,她微微抬头,就见李福正抬着胳膊擦拭额头。
太后稳了稳心神,继续道:“那头说了,说是中原有人不满朝廷,单枪匹马闯进皇宫行刺。他们甚至还将他比做荆轲,编成了民谣教给小孩子唱呢!”
九郎道:“母后是担心用不了多久,那些民谣就会风传一时,届时惹得朝野非议,街谈巷语?”
太后瞟了屋子里的人一眼,道:“天下太平还没几年,九郎若是体恤民情,不忍将士受苦,就想法子压下这些风言风语。要么就以此为由出兵征战,给他们点颜色尝尝,反正九郎也是师出有名,不必担心给天下人留下话柄。”
九郎沉默不语。
太后抬眼,盯他半晌叹气道:“我朝祖训,凡征战必由皇子领兵。你膝下就剩这三个了,你当哀家舍得?”
九郎道:“太后既为子嗣担忧,儿子命皇后擢选民女,充掖后宫就是。”
太后眼前一亮,“不但要擢选,还办得风风光光,声势浩大,届时所有谣传都将不攻自破。”赞许地看了九郎一眼,“就算有人起疑,目光也都被擢选吸引过去了,翻腾不起风浪!”
九郎道:“就是要母后与皇后受累了!”
太后道:“哀家一把年纪,不抵皇后有精神头。九郎登基十余载,这次还是第二次擢选。哀家倒盼着你能挑出几个合心意的,能像先帝一样多子多福。”说罢,瞟了眼旁边桌上的奏折,起身道:“擢选的事就交给皇后张罗吧,哀家只求不要再起风浪。罢了,既然心结解了,哀家也要出去遛弯了。”
九郎忙起身恭送太后,陈娥与李尹亦俯身施礼。
没想到一向抗的九郎,竟为了封住悠悠众口而同意擢选。
这说明他不愿出兵东夷国,忍下了!
她应该告诉明坤,反正全宫上下即将通晓,只是估计等太后回宫后,这消息也该走漏得差不多了。
九郎端起茶杯饮了口茶,李福见状上前问道:“九郎今儿起的早,又没吃什么东西,要不奴才传点饽饽之类的给您垫腹?”
九郎只道:“朕没胃口。”
陈娥进言道:“听说九郎爱吃玫娘娘那儿的糯米团子,糯米养胃又占胃,吃上两口能顶一上午呢!”
李福道:“可不是么,我都差点给忘了。不过那是玫娘娘宫里自己做的,听说和面时还有秘方,膳房的师傅不会。九郎要是想吃,奴才就让人取些回来。”见九郎并不说话,便回首示意陈娥。
陈娥会意,九郎没有明说不吃,他们就得备好,以防万一。
陈娥才出门口,守在外面的李尹已经从怀里掏出令牌递给她了。
按照惯例,几位小爷下朝后,会先回寝殿吃口东西,再入上书房念书。孟安与允和母妃皆早故,故而都是回自己寝殿用膳。明坤则爱去玫贵妃那里蹭饭。
她要是脚步快点,兴许还能赶上。
陈娥呵斥带喘地赶到玫贵妃寝殿,正好与明坤走了个碰头。
明坤才刚到大门,见她满头大汗,问道:“什么事走得这样急?”
陈娥施过礼,又道:“九郎没有胃口,李总管让奴才过来讨些糯米团子,以备不时之需。”
见着四下无人,又道:“九郎预备擢选了。”
“今日朝堂之上,父王还为此大发脾气,怎么转头就改了想法?难不成是为着朝野上下传闻四起,想要分散他们注意力?看来父王还是不想追究东夷…”
陈娥听着弦外之音,好像明坤更愿意出了这口恶气。“听这语气,小爷好像失望透顶。”
“越是这样忌惮,他们就越变本加厉!我原还想自荐出征,现在看来也是大可不必了。”明坤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厨房里还有糯米糕,是新蒸的,你自己进去找母妃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