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太初二十八年,六月十三日,元帝驾崩,宫中大丧之音沉重响起,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哀戚声,苍凉悲寂的钟声悠悠响起,整整四十五下,从红墙黛瓦传向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各路势力蠢蠢欲动,风云变幻间,四方之势,群雄角逐,当今淮王圈养私卫,拥兵自重,逼宫谋反,逼得太子四处躲藏。
二月后,太子与青州守将暗中把消息传递四方,形势大变,万民所向,太子荣登大统,淮王兵败,自刎于太极殿,天下归一。
八月中旬,天气已然微凉,抬眸望去,空里流霜间风云变幻,时而阳光四射,时而阴云密布,或是洒下几滴雨水,落在颊上,增添了初秋的烟水汽,雾气升腾,氤氲了视线。
京城甜水巷的宅子里响起了走动声,随着天色亮起,房中纱幔的绰约的身影缓缓动了动,睁开困乏的眼睛。
姝晚艰难起身,嗓音沙哑的唤道:“春和。”,雾蒙蒙的双眼氤氲着微红的水汽,粉面娇靥,杏眼桃腮,似海棠醉日。
她嗓子极为干渴,喊了几声,外面才响起轻巧的脚步声,一名梳着鬟髻的侍婢挑起帘子进来,一脸的心虚状:“娘子。”
姝晚摸了摸身边的被窝,神色呆愣,声音若有若无的透露着低落:“相公何时走的?”
春和赶紧道:“大约卯时,爷忙得很,走的早,娘子先起身吃饭罢。”说着似是要扯开她的注意力般,唤人进来给她梳洗,姝晚一如既往的拒绝了她人的侍候,亲自洗漱穿衣。
春和却是一脸心不在焉的站在一旁,也不晓得上前侍候,邹妈妈进门来,眼光落在了一旁的春和身上,暗暗啐了一口,小妮子,这般花枝招展的,还想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随即转头笑着对姝晚道:“娘子,爷说这几日都不回来了,叫您莫要等她。”
姝晚闻言顿了顿,缓慢地点了点头:“告诉相公,记着叫他好好吃饭休息。”,一旁的邹妈妈哎哟个不停:“不是说了嘛,我的娘子,可不能叫相公。”
姝晚顿了顿,小声道:“知道了,告诉砚郎。”,邹妈妈满意了,叮嘱她:“这就对了,规矩就是规矩,若是不讲规矩,出门去了,那是要背后叫人嚼舌根的。”
一旁的春和暗暗嗤笑,到底是村妇,小家子气的很,上不得台面,也不知世子爷是被下了什么降头,愣是瞒着国公府把人带回来,藏了起来,连带着这娘子也瞒得紧,还不知自己攀上了高枝儿呢。
姝晚不知她心里想些什么,她吃饭吃着便走了神儿,思绪回到了半月前。
半月前,灵水村。
一矮胖妇人探着头推开了篱笆门,进了一方狭小的院子,朝着院中坐着洗衣的女子笑道:“哟,晚娘洗衣裳呢?怎的不去溪边,这厢还得挑水,麻烦的哩。”
被唤作晚娘的女子抬起了脸,被布巾束起的头发散落了一缕,垂落在颊侧,鼻尖沁着汗珠,身上一袭打着补丁的褪色衣裙,依稀可见上面绣着的花儿,那一段韧腰瞧着盈盈一握,身形窈窕丰盈,一张粉白的面庞在日光照射下,泛着微微红意。
最吸引人的是那双杏眼,泛着淡淡茶色,犹似琉璃般潋滟,容色殊丽浓艳,丹唇外朗,眼神却是天真纯善,漂亮的根本不像个村妇。
王婶暗暗腹诽:再美又如何,还不是个克夫的命,拖至二十好不容易把自个儿嫁了出去,没过两月,丈夫便被山上的匪寇捉了去,眼下也算得半个寡妇了。
尹姝晚擦擦额上的汗,柔柔一笑:“没事儿,溪边有些远,等会儿寒哥儿就回来了,我紧着时间给他做饭,”
王婶儿又恭维了几句,便照例在地里顺了几把葱走了,坐在尹姝晚旁边,玩儿着布老虎的小女娃天真的瞧着王婶儿的行径,随即继续低下了头。
尹姝晚淡淡一笑,不予理会。
但一想到她方才说得事,眉头轻蹙,尽是抹不开的忧愁与伤感。
一月前,她与相公一同去镇上采买东西,顺道儿给寒哥儿送些吃食,谁知路遇匪寇,相公为了护着她把她藏到一旁的草丛里,掩上了土,随即便跑了出去引开了匪寇,而后她便再也未寻到相公。
她去求了村长,发动了好些汉子举着火把去寻,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那日,姝晚在低垂的深夜中伏地悲恸。
可她坚信相公未死,便隔几日会拿着画像去镇上寻人,但因家中无汉子,并不敢轻易的叫人知晓。
何况姝晚长得又极为吸引人,她便托了村中的人家,无论是猎户还是读书人家,均叫人瞧着些,村中人怜惜她独身拉扯着弟妹,便时不时帮衬着些。
便就时常发生这种“不见外”的行为,索性,相公离家前留的银子还有,姝晚倒也未放在心上。
她边思索便捶打着衣服,时至今日她已然平静了很多,但依旧会在无人的夜晚埋入被中低泣。
东边的光棍得知她的事,便又胆子大了起来,刚开始在夜晚扔着石子敲打着窗棂,而后演变成竟敢试探着想推开篱笆的门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