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气安在 走马谁雄
众人商量已定,展昭连夜出发,毕竟赵虎那里晚去一分便少一分生机。
此时天色已晚,包拯无法进宫面圣,只得等到第二日早朝。
好不容易挨到四更,包拯便出发前往待漏院,等待早朝宣召。
可谁知,到了上朝时辰,却迟迟不见宣召众大臣。
包拯内心焦急,既担心圣上又担忧请命不下,来回踱步,脸色似锅灰。
王丞相见了,知他心里有事,便上前询问。
包拯请丞相来到偏僻处,把自己准备请命去青州的事说了。
两人正说着,大内总管杨忠前来传旨,说皇上今日偶感不适,罢朝一天。
众大臣听了便纷纷散去。
杨总管又来到王丞相面前,尖声细语道:“王丞相,圣上宣你面圣。”
王丞相忙应道:“老臣遵命!”
这可急坏了在一旁的包拯,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王丞相与包拯过从甚密,故安慰道:“包大人莫急,本丞前去面圣,定会找时机禀告圣上包大人欲请旨之事!还请包大人稍待,等候消息。”
包拯听了,面露喜色:“如此,有劳相爷了!”
杨忠领着王丞相去了,包拯巴巴地望着,焦急的等着。
好在时间不长,便有旨宣包大人。
包拯忙整顿仪容,觐见面圣。
杨忠领路,此行去的既不是举行外朝的文德殿,亦非内朝垂拱殿,乃是一座偏殿小阁。
匾上所书“问鼎阁”!
“这是?”包拯面露疑惑,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包大人,莫问,进去便是。”杨忠似乎不愿多说。
包拯无奈,推门而入。
“吱呀”一声,身后的门自然掩上。
此时天色正是欲亮未亮之际,只见殿内漆黑一片,只有前方似有朦胧微光,隐约可见仁宗皇帝的身影。
“包拯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包拯连忙俯身下拜,口呼万岁。
可仁宗并没有像往常一般,宣他起身。
包拯俯身不动,心虽有疑惑,却是不敢私自抬头瞻仰圣颜。
“包拯!”龙言威严,直透心底,不得擅听!
仁宗这一声竟是动用了人皇之气!
“臣在!”包拯沉声应道,耳边似还有隆隆回响之声。
振聋发聩,不绝于耳!
“听王芑所言,你欲请旨前往青州?”仁宗皇帝似颇为在意包拯请命前往青州之事。
“启禀圣上,尚书一案,臣得线索,相关之人出现在青州,故欲请旨前往。”包拯俯身徐徐答道。
“可只为查案?”仁宗突然喝道,言出法随,一股龙吟之声冲向包拯,劲风扑面,包拯须发飞起。
“这是臣连夜拟的奏呈,请圣上过目。”包拯神色坦然,双手举起奏呈。
奏呈凭空飞起。
约莫盏茶功夫,包拯只觉眼前一亮,四周烛火接连亮起。
“包卿,平身吧!”仁宗出声道,语气似是缓和。
包拯起身,这才瞧得殿内光景,只见前方一席黄色帘幕垂下,仁宗皇帝隐身幕后,却并没有见到王丞相的身影。
“你此去前往青州,朕准了,但你还需为朕办件事。”幕后传来的声音虽不再有人皇之气加持,但仍甚是威严,与平日和善语气差距颇大。
“臣谨听圣上吩咐。”包拯耳目一凛,圣上所托之事恐非寻常。
“包卿应当知晓八皇叔与朕的关系吧。”仁宗轻叹道。
“臣知晓!”
八王爷千岁与仁宗皇帝虽名为君臣叔侄,但却有少年养育之恩,情同父子。这在朝廷是人所共知的事。
“先前八皇叔对外称病,修养在南清宫,实则乃是为朕密往青州处理军政大事,上次朝政,朕对你查尚书案含有催促之意,亦是事出有因,乃是因为青州戍军因丁谓失踪发生动乱隐患,密信发来,情形紧迫,故朕委托八皇叔暗中急速前往青州处理。可如今,军中隐患并未消除,八皇叔传信,说青州危机四伏,连他都恐有不测,让朕计划应对。”
“这.....”听到仁宗皇帝说出如此机密信息,包拯不免惊讶当场。
“你此次前去,奉旨追案,可大张旗鼓!记住,一是务必保护八皇叔周全,二是协助处理好青州军队之事,若有必要.....”仁宗皇帝说到这里,忽停顿了下来:“包卿上前附耳。”
“臣遵旨。”包拯快步走到帘幕前,侧耳倾听。
“这....臣遵旨!!!”听完仁宗的旨意,包拯直觉后背都汗湿了一片。
“朕提醒一句,尚书案期限还剩两日。”仁宗淡然说道:“退下吧!勿需行礼。”
包拯缓步退出问鼎阁,这才挺身直立,发觉自己全身冷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