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生财
五月中旬,时值盛夏。百草园里的桑树上缀满了熟透的桑葚。青珩搬了只小凳子坐在桑树下,吃得满手满脸全都是紫色的汁水。
今年园中的几颗桑树异常的争气,油亮的绿叶之间缀满了乌黑饱满的果实,瞧着甚是喜人。如卿提了只竹篮,持了把剪子,仔细的将树枝上紫黑色的桑葚一个一个的剪下来,预备酿些时令的桑葚酒。她一面喜滋滋的采着桑果,一面盘算着将酿酒余下来的果实,加些蜜糖,熬制成桑葚膏。
从前每到端午前后的时节,沁儿和莲露都会采摘好些桑葚,再从中精挑细选一些个儿大饱满的,送到厨房去,请专门制作茶点的徐妈妈将它们熬制成清甜可口的桑葚膏。
如卿记得,沁儿总说桑葚可以乌发补血,蜜糖可以滋阴润燥,所以盛夏时节多食些桑葚膏是极好的。只是那时她一心只想着舞刀弄剑,对美容养颜这等事情并不甚感兴趣。
不过便是今日,如卿打算熬制的这些桑葚膏,也并不是要留着自己享用,而是打算拿去集市上去换成银子。
自从与苏婆婆和叶云溪商定好离开世子府的计划,如卿便日日夜夜盘算着如何才能多攒些银子。吃饭时想着银子,走路时想着银子,睡觉时还会梦见银子。所谓的掉进钱眼儿里,也不过就是如此吧?
古人曾经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所以今日华如卿立志要努力攒钱,那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如卿在屋中闷了几日,十分辛苦的思索各种生财之道。
她曾经考虑过私下里搬些酒水去集市上叫卖,可思前想后总是觉得不大妥当。一来那草包殿下帮自己从大皇子手中救出了叶云溪,自己需得按照约定还他的人情;二来酿酒用的食材和工具都是于嬷嬷差人定时送来,自己只负责将粮食变成酒水,如若悄悄的运出去卖了,心下总觉得有违道义。
她也曾经试图将自己熟习的各路剑法绘成剑谱,这样便可以拿到武馆门外去卖个好价钱。可无奈自己绘画的技术太过拙劣,画出的舞剑之人就好似一只狗熊在跳舞,最终也只好作罢。
倒是叶云溪,经过一个叫红月的丫头介绍,接了一些绣坊的活计,替坊中绣些扇面和丝绢。叶云溪本就手巧,同样的花式,她绣出来的总比别人好看许多。于是自然十分得那绣坊老板的欢心,付给她的报酬也比别人要多些。如此这般,日积月累下来,倒也小有些收获。
不过靠叶云溪接绣活儿赚来的零碎钱财数目还是太少,如卿觉得自己必须得另辟蹊径,想些别的办法才好。
待采罢了桑葚,已是夕阳西斜。落日的余辉柔和的笼罩着百草园的花花草草,将一切都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
青珩吃桑果已经吃的直打饱嗝儿,鼓着一个小肚子跟在叶云溪的身后吵着要抱霁颜。
苏婆婆搬来一座小石磨,与如卿一道坐在桑树下将方才采下的果实慢慢研磨成汁。磨好的桑葚汁一半用来发酵酿酒,另一半则用来制桑葚膏。
这桑葚膏的制法其实并不复杂,只是需要些耐心。苏婆婆将研磨好的桑葚汁倒入砂锅中,用小火慢慢将多余的水分蒸去。待汁液渐渐变得浓稠时,再加入新采来的枣花蜜。这期间需要持着一柄木勺不停的搅拌,直到桑葚汁与蜂蜜混合均匀,变得粘稠透亮时,桑葚膏便制好了。
如卿想起来前些日子制梅子酒时还剩下一些精巧的青花瓷酒盅,于是翻箱倒柜的寻了一些出来,将熬制好的桑葚膏分别盛入一个一个的小瓷盅里。
苏婆婆和叶云溪瞧了一齐夸赞这主意甚好。这般盛放的桑葚膏瞧起来精致讨巧了许多,兴许可以吸引更多客人惠顾,也可以多卖些银子。
叶云溪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进屋取了一些金色的绸布和丝线来 ,用绸布将小瓷盅的盖口封好,再用丝线扎牢。如此一来,这小小的一盅桑葚膏瞧上去更加的招人喜欢了。
如卿伸出手指一盅一盅的点过去,一共有十八盅。
※※※※※※※※※※※※※※※※※※※※※※※※※※※※※※※※※※※※※※※※※
两天之后便是赶集的日子,苏婆婆一大早便用两只扁筐挑着那些桑葚膏出门了。如卿也起了个大早,目送着苏婆婆的背影消失在青石小路上,满怀希望的盼着这些小瓷盅能卖出个好价钱。
果然这日午饭之前,苏婆婆便从集市上回来了。一瞧她满脸的喜色,便知那些桑葚膏定是都卖空了。如卿捧了杯凉茶迎上前去,乐呵呵的问道:“婆婆,咱们的桑葚膏可还受欢迎么?”
苏婆婆灌了一口茶水,点头笑道:“可不是,都卖完了。”语罢,从扁筐中拿出一只拨浪鼓递给了青珩。青珩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接过去,欢呼了一声,蹦蹦跳跳的举着那柄拨浪鼓去逗霁颜了。
苏婆婆接过叶云溪递上的帕子擦了一把汗,在枣树下的石凳上坐下,从荷包里取出一包碎银子来。三人将那些银子摊在石桌上细细数了数,有七两四钱多。
如卿没有想到居然能卖得这许多银子,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