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空城计
赵、楚三国鼎立局面。
就在新年伊始,楚国国君吴庸便派人前来真武山送信物,请徐墨出山相助。
徐墨自从待在山中,便不断有人前来拜访,请他出山共图霸业,但他不愿乱入纷争,只想如闲云野鹤一般。
因徐家数十年前得过先国君照拂,便留下信物,若来日有事相求,定当倾力相助。
于是徐墨承诺只此一次,燕军撤退后便要回真武山,吴庸惧怕此次燕军百万雄师南下,连连答应下来。
今日午时,吴庸在军中设下宴席犒赏三军,而徐墨作为本次战役谋臣,献计颇有成效,也在宴请之列。
徐墨与姜颐落座在席间,坐于上方的便是楚国国君吴庸了,而两旁的青年便是大皇游庹攵首游馐馈?
吴庸年纪在四十上下,容貌丰满,体型宽胖,正眯着眼盯着席中跳舞助兴的舞姬。
但在姜颐落座后,他又时不时地瞧向这边。
等到一旁的吴争悄悄提醒后,吴庸这才大笑着拿起酒杯:“此番多亏徐先生相助,唱这出空城计,使得燕军撤退,实属功不可没,孤敬先生一杯。”
徐墨从容不迫,也拿起案上的酒杯回敬:“陛下谬赞,草民不过雕虫小技,全仰仗李将军军队训练有素。”
姜颐在席间回想起这几日已来的谋划,若非舅父出山相助,广陵恐怕如今已属于燕国。
燕军地处北方,士兵身形本就高大,加之训练有素,擅长陆战与马战,然而水战却是短板。
赵国地处西面,群山阻隔易守难攻。而楚国国域又被长江包围,曾屡次攻打都未果,只因两个月前在广陵江上吹起北风,楚国军船未即使掌舵遭到重创,燕国这才加大兵力企图一举攻下。
原本赵楚两国联盟,奈何赵国迟迟不发兵援助。于是在交战前几日,舅父早已观云辨日,算得今日丑时江上会起大雾,姜颐便提议可效法古人,草人裹衣,放置在军队后面。
如此一来,大雾难辨,燕军只当后方有千军万马,不敢贸然上前。
而广陵江一到寅时便会涨潮,岸边筑篱是为了迷惑燕军以为今日潮水异常凶猛。
如此便是天时地利了。
至于人和,若是仔细盘查,哪方国家没有间谍呢?只需引得燕军在此时进攻即可。
这才能唱出一场空城计。
吴庸听罢后放下酒杯继而道:“燕军仓惶而逃,不如乘胜追击攻下一城,先生以为如何?”
徐墨:“不可,燕军兵力充足,即便今日损失颇大,但实力仍然不可小觑,如果过了广陵江攻打,便会被发现端倪。”
吴庸听罢后恍然大悟,对徐墨敬佩之意溢于言表:“先生所言甚是,先生不如留在楚地,孤封你为军师,与孤共谋天下,待楚国统一天下之时便是先生拜相之时,到时候金银珠宝、红粉佳人享用不尽!”
徐墨不为所动,薄唇轻抿:“承蒙陛下厚爱,草民计谋拙劣恐有负陛下,况且草民志不在此,只想研习书法,归隐山间茅屋。”
吴庸此时面露不悦,席间吴世脱口而出:“陛下请你共谋天下那是看得起你,劝你收起那些文人自诩清高的做派,两三间茅屋有什么可以留恋,归顺我楚国有的是房屋府邸。”
此话一出,也不见吴庸阻止,只是闭唇不语,姜颐便知道这也正是吴庸所想说的话,堂堂楚国国君,也只是如此肚量。
倒是大皇子吴争率先开口:“听闻先生对书法研究颇深,为当世楷模,稍后可否讨教一二?”
徐墨:“草民定当知无不言。”
姜颐内心吐槽:这吴庸肚量小,又好美色,次子吴世亦是如此,只是这吴争却与二人不同,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
楚国先国君驾崩后吴庸无能,想来全靠吴争与李州将军主持大局,难怪燕国致力于攻楚。
这场宴席虽然各怀鬼胎,但也心照不宣地结束了。
战役既然已经结束,徐墨和姜颐便不打算再逗留军营,准备明日回程。
两人收拾东西之际,忽然有一封书信从徐墨包袱里掉出来,姜颐原本想将信封放回却见信封外写着:姜颐亲启。
现在即便徐墨发现,也来不及阻止了。
信上写着:“颐儿近日可安好?吾日夜念之,祖母二月初十将六十大寿,盼汝归之探望。姜川。”
姜颐皱眉看向徐墨:“舅父为何不告诉我。”
虽然私藏信件被逮了个正着,但是徐墨丝毫不心虚,语气不是很好:“你那个父亲如此待你,你还回去作甚?”
自从她母亲徐意去世以后,徐墨便对她的父亲姜川意见颇多,这些姜颐都是知道的,但是姜颐对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
也难怪徐墨私藏信件,不愿她同家中来往。
姜颐并没有生气,只道:“我知道自从舅父将我带离那个家族,所有打算皆是为了我,如今也只是不愿我再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