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称帝,世上再无和亲之事,必将人人平等
“起奏陛下,清海国今日来报,清海国新王登基,已王后之位为聘,望陛下遵守祖制,选一位适龄公主并择良辰吉日嫁与清海国。”
皇帝稍微皱了皱眉,好像面露难色,并想提议废除这条祖制: ''如今国泰民安,清海国地处偏僻,朕最近听闻清海国国君非正统,且老国君死因成疑,朕实在舍不得自己女儿去受苦啊!
''陛下,臣听闻新任国君有勇有谋,且国君不过数月便收服老国君旧臣,青海国不过是遵循祖制,还是王后之位相聘,若不答应,怕清海国难免妄议我等忘恩负义,平西水患一直不治,至少数月之中国库紧张啊,望陛下三思啊!”
皇帝陛下到底还是轻轻点头道:‘嗯,清海国民风淳朴,且临岸靠海,虽偏远些,好歹也算富庶,朕膝下公主虽多,却不知道哪位合适啊,诸爱卿有何看法?
“陛下,二公主三公主早已早已年满十六,且两位公主性子沉稳,都是王后之位的最佳人选。”(李皇后家族)
“陛下,论起性子沉稳,当属嫡公主,臣认为,嫡公主才是王后之位的最佳人选。”(张氏旧部)
“陛下,不可,昭和公主虽性子沉稳,可却有些胆小柔弱,怕丢了我国气度,且她毕竟是嫡出公主,怎可和亲?这让百姓子民怎么想?臣认为五公主、六公主才是上上人选。”(秦氏家族)
‘陛下,臣举荐二公主三公主。’
皇帝假装面上有些惊讶,毕竟在朝臣眼中李相旭平时都不会为这等小事插话 ''哦?武侯王也觉得嫡公主与五公主六公主不合适吗?
李相旭明知这位皇帝心之所想,可还是不得不陪这位皇帝陛下演下去,“陛下,臣只是觉得昭和公主身份贵重,怎可与之和亲,但五公主六公主的母妃到底出自民间,和妃虽有皇子,清海国却也不是傻子,王后之位当贤能者居之。”
皇帝陛下默默点了点头,以表示同意:''那爱卿觉得二公主合适还是三公主合适?
''陛下,三公主性子还不甚沉稳,臣觉得二公主比较合适。’
“赐二公主封号昭德,赐黄金百两,良田百亩,除去礼部所选的公主陪嫁之外,朕要另赐昭德公主在京中修葺公主府,以便昭德经常回来陪伴,昭德最是懂事,朕真是舍不得她远嫁至清海国啊,甚至觉得这些封赏太过寒酸了。”
看吧,皇帝陛下好像忽然就开始慈父情怀,可是这远嫁和亲之事,在朝臣提出来之时,皇帝就跟李相旭谈起过,咱们这位皇帝陛下可真是虚伪,明明是他自己心中所想,偏偏要借他李相旭的嘴说出来,真是可笑。”
昭和公主的贴身侍女韶华把大臣的这些话原封不动的复述给她,并对这些大臣露出了深深的鄙夷‘这些大臣,真当和亲是好事吗,什么举荐五公主二公主的,远嫁清海国,这辈子怕是都别想踏上故土一步了,还讲得如此冠冕堂皇,王后之位那么抢手,这些大臣怎么不自己去嫁!
昭和心里冷笑,面上却不显’二公主和李皇后都是好人,记得十三岁时我被三公主嘲笑我这个嫡公主名不符实,是二公主帮了我,教训了她一母同胞的妹妹,李皇后品行贤淑,明明知我为嫡女,这些年也从不为难,且从小到大,我是装懂事,二妹妹她是真懂事,这傻姑娘,估计还在庆幸为妹妹挡了一劫吧。
韶华面露疼惜:‘昭德二公主也真是可怜,听闻李皇后亲自出面都没能动摇皇上心意,大臣们日子过得太舒心,骨头软了,连刀都拿不动了,遇到事情,只想着用女人解决问题,我只恨我不能披上战甲,上阵杀敌,否则我一定要请求皇上废了这条祖制!
呵,父皇怎么会动摇呢?如果不是父皇授意,堂堂武侯王,怎么会管和亲这种小事,更不会亲自推自己侄女下火坑,分明是父皇说服不了母后,才搬出了母后的亲弟弟李相旭,这下是不同意也得同意了,论薄情寡义,天下人谁比得上龙椅上哪位。”
韶华暗暗摇了摇头,知道公主这是想到如皇后了,不禁叹息。
韶华,不管你信与不信,若有朝一日,我称帝,坐那万人敬仰之位,我必不让任何人在出使和亲,体验生离之苦,必将人人平等。‘李相旭...虽不知他的那些撩拨之语出自真心与否,但或可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