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陈家桥下,梨花沾雨露
自打在太学院认识赵启汉后,李邦五便有了玩伴,这一年他们俩一个五岁,一个六岁。
太学院里其实不只他们两个同龄人,还有楚策、秦权、吴平召、岳一楠这些人,但他们总是不带他俩玩。
赵启汉是因为身体文弱,跟不上他们几个,李邦五则是因为父母的名声不好,家里人不愿让孩子跟他玩。
太学院的课业时间雷打不动,一年四季都是卯时三刻到申时三刻,春夏季节白昼时间长时,家长们也愿意在放学后让孩子在外头玩一阵儿。
通常这个时候,赵启汉会约李邦五去木园,因为那里有一潭碧水,水里有手掌大的白鱼,两人可以一边钓鱼,一边玩水,这是赵家唯一允许他的体力游戏。
与赵启汉的温文尔雅不同,李邦五比较面冷,但长相俊美,听说是随了他的生母。
人总是会对美丽的东西小心翼翼,所以那些太学院里的同窗即便不爱跟李邦五结交,与他说话却十分有礼,像是怕引起他不悦似的。
癸酉年末,汉北军和东周军在南历正面对峙,东周王的次子在此战中杀身成仁。
这种事在京城并不鲜见,拥兵自重的诸侯太多,三天两头都有战报从四门进来,快马加鞭的经过太学院门口,然后送往皇城,偶尔严重时,一天几趟都很常见,看得多了,大家伙的神经自然也跟着麻木了。
但这次似乎有些不同,这次死的是东周王次子,也是吴平召的亲叔叔。
吴平召的个性向来冲动要强,一听到消息就冲去学堂,此时祭酒先生正在给众人讲五帝经,刚读到“夫以仁义治天下,四海升平”,就见吴平召抡起膀子给了李邦五一拳。
“阿吾!”赵启汉的座位紧挨着李邦五,也最先反应过来。
李邦五的小字是单字一个“吾”,关系好的朋友都会喊他阿吾。在太学院里,全名全姓的喊人是不礼貌的,所以学生之间一般都会称呼对方的小字。像赵启汉,平时大家都喊他的小字——汉之。
李邦五被打的莫名其妙,且毫无准备,但反应却并不慢,在吴平召出第二拳时,他已然起身,并侧身后退,闪过了对方的正面攻击。
祭酒先生也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两人中间,攥住吴平召的手臂,没让他继续发疯。
另一边,李邦五摸一下被打的脸颊,众人以为他会恼羞成怒,还吴平召一拳,连祭酒先生都这么以为,所以另一只手下意识想去握他的手腕,最后却发现这小子只是伸手整理了一下衣摆,并把落在地上的书放回桌上。
最终,吴平召因为打人和扰乱课堂秩序,被祭酒先生罚了三记手板,外加在门外罚站。
李邦五则面不改色的继续上课。
只有赵启汉知道,吴平召放学后会很惨。
果不其然。
放学后——
陈家桥上,李邦五把书包扔给赵启汉,站到了小桥中央。
上了陈家桥就不再是太学院的管辖范围,祖母告诫过李邦五,学院是治学的地方,不可以在里边胡闹,他答应了,既然答应了就要信守承诺,所以他选在这里还手。
吴平召当然乐意奉陪,他要为叔叔报仇,要为东周出气,但是第一拳打出后,他就知道自己不是李邦五的对手。无妨,他有朋友!第一个上来帮忙的是汉东世子秦权,秦权可是他们这群好友里拳脚功夫最好的,二打一,果然把局势给扭转了回来,不过最后发现,还是吴平召最惨,因为李邦五的拳头有八成都落到了他的脸上!
这场大战最终还是终结于祭酒先生,但由于战场不在太学院范围,所以他也不好拿先生的身份来教训他们,加上三个孩子都是诸侯世子,不好乱说话。只能劝诫几句后,招呼他们各自的侍卫把人领走。
李邦五回身时,赵启汉没有及时把书包还他,因为他身边多了一个小女孩。
那是个粉雕玉琢的瓷娃娃,瓷娃娃安静的站在梨花树下,哭得梨花带雨。
赵启汉说,这娃娃是吴平召的妹妹,前日随母亲一块儿来京探亲,今日是特地来接哥哥放学的,结果刚到就发现哥哥跟人打架,确切点说是被人打。
李邦五以为她会恨他,毕竟吴平召被自己揍得不轻,所以做好了被这丫头恼恨的准备。
“这个给你。”小女娃却出其不意地递给他一块蜜糖,怯生生并哽咽着问他道,“大哥哥,以后不要打我哥哥了,好不好?”
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吧,李邦五似乎再也没揍过吴平召,即使那家伙后来反复挑衅,他也只是不予理睬,反而揍秦权的次数增多了。
在太学院的这段时间应该是他们这群人人生中最快乐的一段了吧?毕竟那时他们还只是几个孩子,不懂争权,不懂夺利,快意恩仇后,被祭酒先生罚站,站着站着,又会忍不住说起话来。
******
童年似乎过得很快,仿佛只是睡了一个午觉,醒来后就发现自己长大了,而且已经大到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