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哭穷
正如刘汉明所说,苏书海具备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 听刘烨说明了情况,苏书海忍不住笑道:“刘烨,在农村, 你以为好心就能办好事,显然是错了。” 刘烨不由懵逼。 苏书海继续说道:“你知道我们村有多少五保户吗?” 刘烨不知道。 苏书海看得出来,刘烨这个村委会副主任并不了解全村的具体情况。 他笑道:“新光村十八个生产队,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有五十三人。” 这些人的生活状况,都和刘秋生、刘松柏一样,无儿无女,没有人养老送终。万一哪天病了,身前连个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 也就是说,这部分人政府虽然关注到了,他们有数量不多的补贴、救济等。但由于僧多粥少,这种救济是微乎其微的。 而刘烨想做的事,是把他们的衣食住医等生活全部包下来,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两者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苏书海所说的情况,单靠政府的力量根本解决不了。凭刘烨现在的实力,也解决不了。 刘烨问:“我们能不能先建个养老院,从易到难,一步步做?” 苏书海:“这方面我就比你熟悉了。像建幼儿园那样,建房所需要的树木到村集体山上去砍,村集体出一些人工费用,红砖厂出一些红砖,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说到这,苏书海起身,说道:“刘烨,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应该是我们村建养老院的首选之地。” 苏书海把刘烨带到距离村委会约一百多米的地方,指着一大片沼泽地说道:“这片地太咸,种不出庄稼。都已经荒废十几年了。我觉得把它改造成一个养老院,那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 刘烨问:“多少亩?” 苏书海:“大约五亩地吧。” 刘烨:“能干就抓紧干。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选择。要是能解决全村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海叔,你功德无量啊。” 苏书海笑道:“功德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钱袋子会受影响了。” 刘烨刚刚买下了狮子山的开采权,这才多久?前后还不到半个月,竟然想到建养老院的事情。 刘烨和苏书海沿着沼泽地走了一圈,发现这里杂草丛生,水体发臭。 “刘烨,这件事要是能办成,不要说枫林镇,就是整个饶州县都是首创。我不是县民政局的领导,不知道全县有多少孤寡老人,但我对新光村的情况是了如指掌。我们当村干部的,不是没有看到情况,而是很多情况看到了,解决不了!我们没这个能力。” 不要说个人,就算乡镇政府也一样。整个社会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只有把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舍弃,或者等待子孙后代来解决。 “刘烨,我们不仅仅是解决住房的问题。这些老人的后事料理等等,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啊。正是建养老院难度大,很多村都建不起来。海叔只能说尽全力支持你,致于能做到哪一步,我只能说,总比不建好吧。” 在枫林镇都没有养老院的情况下,刘烨想建一所村办养老院,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太真的吧? 苏书海的农村工作经验的确丰富很多。他考虑的问题,让刘烨增加了不少理性的思考。 刘烨问:“海叔,这块地是谁了?” 苏书海:“当然是村集体的地。由于种不出庄稼,送合农民种都不会要。如果能用来建养老院,我想没什么问题。” “那就这样定了。我想办法筹钱,村集体出地和木材。红砖厂出红砖。多方合力,养老院就建好了。” 刘烨的信心又提振起来了。 苏书海笑道:“还有一个大老板,我们忘了。” “谁?” 刘烨问。 “郑水生啊。我们去请镇里出点钱。” 苏书海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们不哭穷,镇里就装着不知道,肯定没奶吃。” 刘烨有些尴尬。低三下四去求人帮助的事,刘烨真的干不出来。 刘烨道:“郑水生那里,还是你去说吧,我就不去了。没有面子啊。” “行,我去就我去。” 苏书海理解刘烨的心情,倒也不太勉强。 郑水生听说新光村要建养老院,不由暗暗吃惊。当苏书海提出要资金支持时,心情又没有那么好了。 这年头,谈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谈钱。 郑水生淡淡地问道:“老苏,要是我有钱给你,我还不知道办一所镇里的养老院?镇里没钱呀。发工资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