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
刘勇深深地审视着他,并没有多问,转头看向史闻氏问道:“老夫人,这是您的御状?请看完御状签字画押”
太监手捧着状词走到闻氏跟前,一旁临时搭配好的官员准备给她读一遍上面的内容,谁知道老太太一把拿过御状,干脆利落地在上面签字画押,还不忘嘟囔了一句:“我的孩子教会了我——写自己的名字”
即使她的行径很利落,史宗泉还是从她眼里看到了落寞的情绪,男人抿了抿嘴唇,余光挪开,不敢再看风烛残年的老母亲。
他抬头看了一眼双目紧闭的少年,匆忙低头,死死地闭上眼睛,情绪千转百回。
刘勇拿到了御状,“啪”
一下敲响了惊堂木,响声惊动四座,百官浑身一阵。
他又问道:“史大人,这是你的陈词,如果没有问题,请签字画押”
“还请大人慎重考虑”
他描补了一句。
毕竟第一供词一旦弄虚作假,嫌犯将会被凌迟三百刀处死。如果不作假,嫌犯只会按照律法量刑。
开国皇帝是个开启盛世的人物,从他开始设立了登闻鼓,刚开始海内外大小屁事儿都要敲一下登闻鼓,官员烦不胜烦,严重影响朝廷秩序,后来经过几代先帝努力完善,凡鼓者,必受一百廷杖(时龄古稀之年的老者除外)。自此敲登闻鼓者慎之又慎,少之又少。
当今为了节省时间,更实行“第一制度”(第一制度指的是被告或者原告在三司会审第一次审案时,第一时间主动交代犯罪事实,根据案情,酌情考虑减刑的),犯者,若主动坦之其罪行,在量刑的基础上减刑,这样的目的主要是避免浪费三司精力和时间之弊端,对提高查办效率大有裨益。故而主审都会特意提醒嫌犯把握好第一供词。
史宗泉眸色往右瞟了一眼,快步起身了,拿起毫笔就要署上自己的名讳。
“咳咳!”
一阵轻咳清晰入耳。
他一眼望去,就看到少年低垂的头颅慢慢抬起来,紧闭的双眼缓缓睁开。
“赵大人醒了!”
“噫?真是奇迹”
“还真是!”
三司官员们顿时目光投向赵怀民,议论纷纷。
赵怀民揉了揉胳膊,挑了挑眉,抻了抻腰身,逡巡一圈,疑问道:“这是何意?”
他看向身旁的刘勇问了一下。
刘勇正冒冷汗,对上上司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抹了抹额头的汗珠,悻悻然道:“回大人,您正在中极殿主持三司会审:审理史宗泉大人毒杀其父一案,原告:史大人之母史闻氏,被告:史宗尚大人,人证:红儿,物证疑似多年前已经没了”
赵怀民微微骇首,面色平静无波,直觉得身后有一道炙热的视线似乎要看穿自己,他豁然回头,瞬间就看到皇帝正在龙椅上打盹儿。
赵怀民理了理袍子,徐徐跪下,向皇帝行礼朝拜道:“微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须臾,皇帝才抬头,睡眼迷蒙,惊讶道:“咦?下方跪地者爱卿可是赵爱卿?”
这话虽然是对着众人所说,但皇帝是看了一下李太监总管,显然是在询问李德海。
李德海笑眯眯道:“禀陛下,正是赵怀民大人,他刚刚突然醒过来了”
皇帝摸着龙椅,若有所思,良久放开口吩咐道:“来啊,请太医看看”
李德海:“奴才遵命”
侧殿本就有太医院太医侯着以备不时之需,是以当值太医很快就来到大殿上给赵怀民看病。
太医正把脉,还不忘问一下赵怀民的身体感受。
“赵大人头晕否?”
赵怀民:“不晕”
“赵大人身体其他地方可有不适?”
赵怀民:“有点饿”
太医:“……”阿这!!这也太实诚了。
太医正准备来补汤药方。正好听到一阵朗笑:“哈哈哈”
“爱卿饿了?这不可行!”
“来啊,停案三刻,众臣可到偏殿饮点饭食”
众官员心里一脸懵逼,从赵怀民醒来那一刻,心情忽高忽低,不稳定,这会儿听到御赐汤食的恩令,愈发不淡定了,不过理智还在线,都高呼:“微臣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怀民抻了抻腰身,正准备吃点饭,却被人叫住了。
“赵大人且慢!”
赵怀民回头看着那人,面露疑惑。
史宗泉信步闲庭走来,轻笑一声:“家母身子不便利,可否与本官一道给家母带点吃食?”
赵怀民从他的眼神看到了其他情绪,直觉告诉他,史大人此刻找他并不是什么好事。
出了中极殿,史宗泉就拐带着赵怀民上恭厕。
关门,放水,两人一时相对无言。
眼看着赵怀民提起裤子,史宗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