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燕王朱棣朝着方孝孺躬身一礼,“方先生,还请帮我拟一篇登基诏文,安天下人之心。”
“不孝子朱棣,谋权篡位......”话音未落,甲胄在身的朱棣之子大步靠近踹倒方孝孺。
“方孝孺,你不怕我诛你九族吗?”话里带着愤怒,裹挟着杀气。
可他并不怕,反而呛声,“诛我十族又如何?”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
就在那人即将被就地格杀之时,芮熙连忙冲出人群,撩裙跪地,三拜九叩,“还请陛下恕罪,叔父只是一时情绪,臣女愿为陛下拟诏。”
朱棣抬眼瞧去,一蓝衣少女跪在阶下,正等候他的回复,瞧着镇定自若的模样,他不免起了好奇之心,退身坐到龙椅上,听听她能说出些什么话来,“哦?那你便来试试吧!”
“是。”芮熙直起身来,挺直了脊背,不慌不忙的念起来,语气真挚,“建文在位,盲信奸佞,不敬叔伯,妄自尊大。不念百姓流离失所,日日流连后宫,于国无功。今有燕王清君侧,以正君闻,免建文贻笑千古,实为国之忠臣。
然建文不承父愿,罔顾君王之尊,懦弱外逃,难面自错,不配为君。
故臣等奏请:燕王朱棣,忠君为民,堪为国之表率,即继位为大帝。”
“好。”朱棣一拍大腿,笑弯了眉眼。毕竟被人这般奉承还是第一次,说的真好。“不愧是方先生的嫡亲侄女,文墨不错,赏。”
芮熙微微浅笑,屈身再次行礼,“陛下,建文之臣,亦是您的臣子,如您愿意,在座各位臣子想必都愿为您效犬马之劳,不知您愿意否?”
“哦?”朱棣挑了挑眉,满场扫视一圈,无人敢与其对视,“朕自然是愿意的,那他们呢?”
“天下,是百姓之天下,亦是陛下您的天下,更是臣等父母亲族之天下,他们当然愿意。毕竟为了亲族,我等甘愿为之付出一切。诸位,你们自己说呢?”
“......”一片沉默之声。
朱棣不由得轻笑,“看来不是这样。既然不是,那他们就不是朕之臣子,至于其亲族......”话未说尽,浓烈的杀气溢出。在场定力差的一些不由得软了身子跪倒在地,之后越来越多人跪倒,大势已去,已然臣服。
芮熙敛眉扬声,“臣等参见陛下。”
身后众人闻之,终是俯身跪礼,“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朱棣收起浑身的杀气,扬起嘴角,和风细雨的回道:“免礼,平身。”
靖安之役,因为一名奇女子的出现,避免血染皇城。此女名为方媛熙,乃是一代名臣方孝孺的亲侄女。
建文旧臣得以保全,唯有方孝孺,在缓过神来之后当场掌掴芮熙,并怒骂一众乱臣贼子。芮熙生受了这一巴掌,跪地祈求,“陛下,叔父病了,望陛下容许臣女带他回去治病可好?”
“好,朕准了。”心情正好的陛下允了,还派人帮芮熙抬方孝孺回府。
只可惜方孝孺辜负了芮熙的求情,回到府内留下遗书便自缢而死。方府内众人哀伤一片,却不敢公然挂孝,只做他是重病卧床,整整过了半月才入棺下葬。
朱棣得知此消息,轻笑一声,“这方家女还真是个奇女子,这事办的不错。”说完这句之后,也就略过不提。
朱棣顺利继位,称永乐帝。
永乐元年,建文旧臣战战兢兢的过着,面对跟随永乐帝打天下的臣子是唯唯诺诺,即使被欺负也只能忍下。直到旧臣中有人的儿子被活活打死,建文旧臣这才奋起,请求永乐帝处置,可惜,陛下只把奏折扣下,容后再议。
旧臣们求告无门,忽然想起了靖难之后便销声匿迹的方家小姐,方媛熙。彼时,她正计算着方府的一应钱财还能吃多久,她很穷。
方府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似乎把芮熙当成了救命稻草一般。实际上确实没错,若没有芮熙,他们早已经血溅当场。
面对这些人,芮熙并没有托大,只是递了份书信给新上任的太子朱高炽,请求面见陛下,只说她可以彻底处理此事。
太子好奇,也就意味着陛下也好奇。芮熙得到召见,特别不舍的买了件衣裳前往。
“陛下可愿弃旧从新?”
永乐帝一时摸不清楚,递了个眼色给太子,让他询问,“不知姑娘何意?”
“所有大臣之后,放于宫中一同教养,不拘男女一视同仁,毕竟有些大臣府中并无男丁。待他们年长,开科举选拔人才,不知陛下可愿?”
一听女子也要参加,永乐帝眉头皱起,太子连忙开口,“这女子,恐怕不妥,陛下您看?”
未等他开口回答,芮熙接着出主意,“女子不妥,便让其入宫为婢,22岁再遣送出宫,陛下以为如何?”
永乐帝沉吟片刻后答应,“可,至于这科举之后的安排?”
“混乱打入臣子之间,做些打杂之事,慢慢让他们学会处理事宜,替代各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