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黍离篇(9)
种来往中的地位。”
“也不完全是那样,准确地,应该是你不能向别人透露太多比较隐私的事,比如你家里的情况,这些关于你自身的事。那些无关你自身的事,你是不必多虑的,比如今天吃了什么,去哪里玩了,都是很表层的、随意的。”
柳细雨点了点头,说道:
“还有不能说的,就是对他人的评价。”
“你心里明白就好。”
…………
八花在裁缝店里已经开始了学徒的生活,她心灵手巧,只要看碧荷姐示范一遍就能做出个大差不差的样子来,稍微勤加练习就能做到不错的结果。
她也不得不认真学,这是会改变她命运的,即使需要付出诸多努力,但只要沉浸其中,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再加上,此时她比在木泽乡自由多了,趁自己的阿爹还没开始干扰她,她可不要珍惜这些时间。
“我们今天就学最基本的针法——绗针,分为长绗针,短绗针和长短绗针。你看我怎么做。”碧荷姐拿起两块布料,开始缝合。
“这个很像平针,我早就会了。”
“越是基础的,你反而要做好,不要心急。只有把最简单的做好了,你才能学习更难的。”
“唔,好吧。”
到了中午,柳细雨和阮清扬才开始进入罗浮镇。
放眼望去,两排吊脚楼贴着峭壁延伸,中间隔着一条碧流。谁家的酒旗没挂好,好像快要掉下去了,看得柳细雨真想飞上去扶一扶。
“这可真是一个好地方,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房子,有一半在地上的、一半在水上的,全部在地上的,全部在水上的。”柳细雨兴奋地打量周围。
“这些叫吊脚楼,你看,它们都有支柱立于水中,是不?那些支柱很像它们的脚,故为这个名称。”阮清扬解释道。
“嘿,你懂得还挺多,那些支柱不会因为长时间浸水而变形吗?”
“支柱多用杉木,一百年都不会坏。”
柳细雨:“看来住在这里的人很聪明,在这样险峻的地方都能建出房子来。”
“我们上岸去吧,找一个老人家给我们聊一聊他们的吊脚楼。”阮清扬提议。
二人一同上了一处吊脚楼,看见一个老人坐在长凳上,就上前询问。
“你们问我吊脚楼?我在这里住了很久,大概略知一二,但你们不如一直走,走到尽头,打听一个木匠师傅,他比我更了解。”
“谢谢爷爷,我们这就去看看。”
走到尽头,一间作坊里,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木匠正在做木工活儿。
“爷爷,我对你们的吊脚楼很好奇?你能详细地给我讲讲它们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吗?”柳细雨蹲下。
老木匠头都没抬一下,聚精会神地做着手上的活计,仿佛没有听到柳细雨说话。
柳阮二人十分尴尬,就在他们想要告辞时,老木匠开口了:
“等我把这个公母榫做完。”
“公母榫?”柳细雨一惊,“木榫还分公母?”
老木匠终于抬头看了一眼柳细雨,说道:
“姑娘,你不会不知道柳树、杨树也分公母的吧?”
“爷爷,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恰巧就姓柳,所以我是棵母柳树?”
“哈哈哈,”老木匠被逗乐了,“公母榫,只有唯一的连接方式,稳定性好,也叫做,燕尾槽。”
老木匠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起身拿出一根长凳来,让柳阮二人坐下。又拿来茶壶,倒了三杯茶。
“唉,看你们是真想知道,老夫就略略地告诉你们吧,我做木匠也有四十年了,从十九岁开始啊,建的吊脚楼有多少,自己都不记得了,不过你们现在脚下踩的,就有我的功劳,哈哈哈。”
柳细雨和阮清扬立即低下头去看地面。
“你们问吊脚楼如何建造的是吧?”
柳细雨和阮清扬竖起耳朵开始认真听。
“第一步要备齐木料,我们称“伐青 山”,一般选椿树或紫树,椿、紫因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
柳细雨心想:“还挺讲究。”
“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你们看,那里就有一个荷花雕刻。”
柳细雨和阮清扬顺着老木匠指的方向看去,果真看见一个木刻的荷花图案。
“第三道工序叫“排扇”,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
“然后呢?”
“第四步是‘立屋竖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
立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