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目标
会一生困于后宅,现在竟然给她从头再来的机会。
只是不知道现在市场如何,不过没关系,她有大把时间了解。
她相信她经过现代市场锤炼过的营销技巧、商业手段和管理方式一定能征服大盛的人们。
就是不知道自己制茶的手艺退步了没有,不过她总是有时间把手艺再捡回来的。
怀揣着美丽的梦想,白茗睡去了。
梦里她将茗语茶楼开遍全国,自己躺在茶叶山上笑得合不拢嘴。
第二天一早,白茗就兴冲冲起床满庄子找茶树,首先就要先复习一下制茶的手艺。
这是她生意立足的根本,可不能马虎。
庄子上并没有种茶树,一个管事带着白茗上附近的村子里看看是否能买到茶树株苗。
从管事的口中,白名才知道在大盛,几十年前才有人发现茶树叶子晒干之后泡水滋味很特别,只有一部分人喜欢那种味道,因此没有人大面积种植茶树,喜欢喝的人就自己种两颗,揪点叶子晒干泡水或者用新鲜叶子煮水喝。
白茗差点笑出声,大盛人甚至对茶树品类都没有分类,或者是因为喝茶是小众爱好,交流没有突破地域的限制,因此也没人发现茶树品种不同,甚至有些茶树没有被人发现是可食用。
这简直是一大片蓝海,她有完全成熟的制茶手法,几乎熟悉大部分红、绿、白、黑、黄、青茶的制作工序,从没喝过正经茶叶的大盛人怎么可能拒绝凝聚上千年精萃文化的茶文化。
白茗简直想要仰天大笑三声,管事用怜爱的眼神看着白茗,可怜的,侯府没了之后大白天就发癔症,孩子就想要个茶树,赶紧买了回家去。
很快白茗就成功买到了五颗茶树,她很惊喜的发现这几颗茶树丛高不到一米五,叶片小于二十平方厘米,在立夏之后还发着嫩芽。
是一颗灌木型、小叶种、晚生种的茶树,很适合做绿茶。
就是不知道大盛的茶树判断标准会不会和现代不一样,不过这要制完了尝尝再说。
她小心地采着叶芽,在现代手采茶叶越来越少,她也许多年没做过这个活计了。
农户已经采了一茬嫩芽了,新的一茬还没长出来,白茗只好退而求其次,采些以一芽二叶为主,兼采一芽三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采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过度采摘。采摘时不能一把抓光采摘芽叶,必须留适量新叶。以茶树“不露骨”为留叶适度,即以树冠叶子相互密接,见不到枝干外露为宜。
白茗采得满头大汗,阿梓看不下去了,询问了采摘方法之后很快就上了手,比白茗小心翼翼的速度快多了。
不一会就采出来十斤鲜茶叶。
接下来就是杀青了。
常见杀青有四种方式,蒸青,炒青,晒青,烘青。
鉴于时间和设备条件限制,白茗想要快些出成果,选择用锅式杀青,也就是炒青。
将铁锅烧热,温度大概在180~250℃之间,投叶量在一斤到两斤左右。
将茶叶投入的瞬间,饱含水分的茶叶和高温的锅壁接触发出爆鸣声,白茗做足心理准备,用手抓起锅中的茶叶翻炒。随之升腾的还有一股鲜茶叶特有的香气,在厨房中扩散。
本来只想看看这位少夫人到底要怎么瞎胡闹的管事一挑眉,颇为惊奇。
锅中的茶叶不多,都是嫩叶,炒制片刻之后,茶叶不复从前的鲜嫩,颜色稍稍变深,表面也变得皱巴巴的,这时候就要出锅了。
然后是揉捻,将茶叶稍稍放凉之后,把茶叶倒在簸箕上,双手握茶,像揉面一样,使原本松散的茶叶团成一团,先轻后重,轻重交替地揉捻。中间还要不时将成团的茶叶打散,再揉成团,反复数次。
这一步是为了适当破坏杀青之后的茶叶组织结构,让茶叶内含物渗透在茶叶表面,同时对茶叶塑性。
白茗本来干活就不大利索,阿梓看了一会就接手了白茗的工作,揉捻的动作比白茗标准很多,看得她啧啧称奇。
大约半刻钟的时间之后,茶叶已经变成了条索状,表面十分湿润。
这时正好是午时,日头正毒。
她指挥阿梓把茶叶均匀摊到簸箕上,拿到太阳底下晒。
这茶叶还嫩,水分过多的话放在锅里烘干的时间就变长了,怕是会变味。
在现代的话,杀青烘干都有专业的机器,哪像古代喝个茶这么费劲。
不过一会她又高兴起来了,费劲好啊,售出的时候价格也合理的高,狠狠赚这些剥削阶级的银子。
没错,她一开始就想把茶作为奢侈品售卖,完美避开穷苦的劳动人民。赚足了富人的钱,她再回过头来,大规模种植茶树,开办茶叶厂,带动庄子和附近的劳动人民一起致富!
今天去附近收茶树的时候,一群小孩在草地里玩,她好奇地看了几眼,原来他们在抓蚂蚁吃,孩子都面黄肌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