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试点
小剧场亏损的问题,从去年就演出补贴调整之后,就开始愈发凸显。 自08年以来,随着房价、物价的提升,京城的生活成本也迅速拔升,有的演员虽然编制还在院里,但是一年到头根本见不到人,有的呢,虽然人还在院里,也参与演出,但是没把心思放在戏上。 同样作为演员,演话剧和拍电影、电视的投产比根本不具备可比性。 如果同样的时间、精力投入的影视当中,演员所能获取的收益是话剧的十倍百倍乃至千倍。 为了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在去年他提出“年度考核制度”之后,剧院为了让年轻演员踏踏实实把心放在戏上,提高了演出津贴。 大剧场主演的出场费提高到了1500,而小剧场也提到了1200,也就意味着,院里的主要演员,哪怕只有一台戏,演出的月份,基本工资加上各项补贴,差不多能达到两万以上的收入。 若是参演的剧目多一些、演出的场次又能达到,理论上,是存在着一个月收入四五万的,在眼下,这笔收入并不算少。 但是支出的提高,也就带来了新的问题,大剧场演出的戏,只要上座率马马虎虎,都有相当高的盈利空间,毕竟哪怕五十的上座率,也能卖出五百张票去。 但是小剧场的戏,如果上座率不高,必然会导致亏损。 小张同学走了过来,坐到了沙发上,疑惑地问道:“那为什么开心麻花和孟晶辉他们没有亏啊?我听说他们给演员开的片酬可比咱们要高好些。” 徐容笑着道:“这么说吧,假如平均票价500块钱,演一场就能卖两万五,演员的补贴顶天也就一万,其实一场就有一万五的盈利,但咱们毕竟是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差额补贴,几十年了,早就习惯了吃大锅饭,导演在排戏时,能多用人就绝不少用人,布景能精致华美,就绝不会做简约,即使是小剧场,一场戏做出来差不多就得小百万的投资,但是能演出百场以上,保持盈利的,毕竟是少数。” “麻花和孟晶辉他们就是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我听说他们一般的小剧场剧目投资都在十五万以内,基本上能保证每台戏排出来都能盈利。” “那咱们也可以吧?” 徐容轻轻地摇了摇头,道:“你说的轻巧,就说你们现在排的戏,经费给你们砍一半,不说别人,任明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他犹豫了一下,觉得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因为若是年年亏损,审核标准更严格还是小事儿,怕的是为了盈利盲目的压缩,小剧场的演出相比之下更考验演员的功力,因为在演出时,演员和观众的距离,是以厘米计算的,演员任何的细微的表情、动作,都会分毫不差地落到观众的眼里,对演员的业务水平提升有很大的督促效果。 这种呈现方式,不应当因为盈亏的问题而逐渐减少。 和小张出去滑了一天的雪,摔的摸哪哪疼之后,徐容没怎么休息,来到了院中,他还得给张合平说说袁泉的事儿。 张合平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不过是推迟几天而已,而且人家也有客观原因。 在和张合平的闲聊当中,徐容提出了小剧场亏损的问题,道:“院长,我听说咱们的小剧场一直在亏损,要我看,不如咱们也搞搞制作人吧?” 话剧制作人制度在国内的话剧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国话都搞了十来年了,具体而言,由专人负责,自负盈亏。 赚了钱,大头制作人可以随意分配,亏了,制作人也要承担亏损的费用。 张合平的笑容渐渐澹去,叹了口气,道:“这个事儿我不是没有考虑过,不好搞,赚了钱自然皆大欢喜,要是不赚钱,可就抓瞎啦,但是你别忘了,制作人为了赚钱,可是什么都做的出来,就像孟晶辉的搞的戏,主要以搞笑为卖点,麻花呢更没法说,荤段子都往里头塞,咱们要是那么搞,就是在砸咱们自己的招牌。” 徐容道:“那咱们可以搞一个试点嘛,要求制作人必须由咱们的人担任,他们更熟悉传统,也具备对剧目的分辨能力,大体上都知道哪些戏能上,哪些戏不能上,比如内容低俗、艺术质量不到位、政治上过于出圈的,或者那种完全搞笑、与咱们的基本艺术风格差的太远的肯定不会提,当然,艺委会的审核环节也不能少,不然为了赚钱,有些人确实什么都干的出来。” 张合平点了根烟,道:“你说的也不是没有弊端,人家要是找闲着的明星来演呢?你要知道,话剧的成本其实是很低的,但是盈利率可一点也不低,哪怕小剧场,只要参演的人号召力足够强,到时候咱们自己的演员恐怕都演不上戏。” “那咱们这个试点就只针对小剧场,而且可以设个限制,比方说一个剧组,必须有一半的演员是咱们的。” “我考虑考虑。”张合平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