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章
废太子的召令迟迟不肯下,群王蠢蠢欲动,主上待太子的宽容也渐渐到了极限,偏偏废太子的隐秘之事被太子得知一时惊慌失措。
魏彦和陆芸婉的婚事还没等六礼成,建康传来惊变一时被拖延住了,太子梁绍竟然弑父篡位,一时海内哗然人神共愤称其为“元凶绍”,镇守在各地的宗王纷纷起兵讨逆。
如今皇权变动太过频繁王室操戈自相残杀,谁也不能保证日后会发生什么,这又是一场变故关系着南祁未来的兴衰荣辱。
陆芸婉身在江陵,听闻太子梁绍弑杀主上谋逆之后登基为帝,强使谢锦珊为贵妃,不由得担心谢锦珊的处境,她已经病成那个样子了,怎么还能经受那样的折磨。
而后又听闻尚书令被梁绍毒杀的事情,亦不胜唏嘘,自尚书令死后谢贵妃心如死灰,缠绵病榻,虽受盛宠,不久之后便郁郁而终,梁慧姬亦在尚书令的坟墓之前殉情,一场闹剧最终落下帷幕但是其中输赢已经不可细细考察。
活生生的一个人,自分别以来不过几个月的时间,竟然已经不在,其中有毛骨悚然之所在,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梁绍踏着满地血腥朝皇权蹒跚而去,达到穷极之所,登台阙之上极目远眺,入目所及唯有烟雨夕阳下四百八十寺并无任何人作陪。
这便是他长久以来的追求吗?可是肺腑之中没有丝毫的欢愉。
就连谢锦珊也无法陪在身边,如今相隔黄泉天人永隔,他是败了自从宫宴那一日开始就输的彻底,如今已经有幡然悔悟之心,可是谢锦珊已经回不来了。
梁绍弑父篡位之后,一开始倚仗于侍中崔曜,崔曜与先主亲近是心腹近臣事无巨细都要与之商讨的,而后却因为主上收系吏部尚书府邸密信,崔曜密谋废太子的事情败露,遭到梁绍的忌恨被残害。
事情发生之后很快就传到江陵来,崔父早逝,崔煦作为崔氏这一房的遗腹子,长兄如父是崔曜教养长大的感情十分深厚,如今失了长兄心中有多痛苦,陆芸婉仿佛也能感同身受。
崔曜自从入仕以来,夙兴夜寐已经十数年了,一朝政变招致了殒命的下场,过去的种种就好像化为了泡影一般。
崔煦也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但身在江陵有广陵王庇佑总不至于再遭受戕害,唯一牵挂的事情兄长和嫂子的遗腹子尚还在建康城中,他要赶回去救援,不然崔氏这一房的血脉断绝。
崔煦远在荆州,只能眼睁睁看着大郎殒身无有任何办法,留下寡嫂幼甥远在建康无法接回,心内担忧与日俱增。
陆芸婉听说自从崔曜被杀之后,他病的很厉害,可日日就同在江陵要见这一面已经不能够了,因为临汝公主梁玉嫚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多想这个时候能陪在他的身边让他不要难过,却已经不可能了。
陆芸婉在崔府的门外驻足守候,想知道他现在的状况,只是门庭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门外远远的观望,希望看见哪怕只有一眼却终不能够,她又算的了什么呢?
却只见其内玉树灿然楼阁轩荣,陆芸婉再也看不到想看的人,曾经好几次在提笔想在信笺上写字却又搁笔,已经不知道该以何种立场去写这封信了,多想亲口问一问他们之间究竟算什么,他们之间现在的关系就如陌生人一般,而且终有一日要相互淡忘的。
而后梁绍派人密送信件给远在雍州驻军的陆旻之,让他趁乱南下暗害广陵王,但陆旻之被太子弑父的举动激怒,如此人神共愤的举动,梁绍如今立身已经不正人所共讨之的,于是选择彻底与太子决裂。
观之四海,与之稍显亲近的唯有南边的荆州刺史广陵王梁毅,因此不但不曾妨害广陵王,反而有拥立之心,于是陆旻之和广陵王商议定在荆州起兵攻往建康讨伐梁绍,天气冷肃北风烈烈,陆旻之检阅三军气势雄壮,不久之后便攻往江州,广陵王梁毅称帝,任命陆旻之为领军将军。
不出几月时间军队势如破竹直取建康,陆旻之助广陵王登上帝位,被封为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风头正盛,
魏彦随陆旻之共同讨逆,从龙有功才干被梁毅看中,梁毅早有拔擢寒士之心,于是魏彦任建康中兵参军,授命直阁中书舍人执掌机要,参与起草诏令的机密事宜,中书省接收来自四海的奏章,下发王命圣旨,中书舍人之职实乃制衡中书监、令的职位,从而集权于皇帝。
-
崔煦坠马的消息传来之时,陆芸婉正等待着因为战乱被耽搁下来的和魏彦的婚事,在攻往建康的大捷之中,崔煦坠马受了重伤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陆芸婉心中焦急但是见不到崔煦因而日日担忧。
入城之前,陆芸婉在长江天堑眺望建康,日光辉丽绮丽的帝京却狼烟遍布,宫阙罹难烧毁的十之有三已成一片瓦砾,江南繁华之地,帝王之都,陆芸婉遥望远处蓊然之气,心生敬佩。
想到那一日崔煦曾经说过要和他同游的话,帝京的风光在他的口中令她心向往之,如今一见果然如他言语中那般璀璨夺目,只可惜和崔煦同游的愿望恐怕已经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