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一石二鸟
也难怪李际遇怒气冲冲,当时百姓对读书人还是非常尊敬,以为是“文曲星”下凡,将来都是出将入相的人物。 如果当初兴盛的嵩阳书院还在,家乡在此地的李际遇、陈金斗等人多少也能沾点光。甚至如果能稍有家产,家里孩子再有点天分,未必不能借机入院读书。 李际遇最早的愿望倒和明太祖朱元璋差不多,老婆孩子热炕头。他甚至都计划好了,若是妻子诞下男孩,他一定竭尽全力送他去嵩阳书院读书,将来好做个大人物。 好家伙,先是热炕头没了。再后来孩子没了,到现在甚至连嵩阳书院都要没了,也难怪李际遇和陈金斗急了眼。 陈金斗见张顺踟躇起来。毕竟天下无论谁人坐江山,都离不开读书人帮忙治理天下。他生怕自家主公听信了李际遇的“妖言”,拿自个祭旗收买人心。 他连忙解释道:“际遇老弟误会了,我这不是要毁掉书院,反而是保护书院呐!” “如今任辰起兵于禹州,战火早晚也要烧到这里来。那任辰你我皆知,他本是凶残蛮横之辈,岂能如我们主公这般爱民如子,不扰百姓?到时候,恐怕那嵩阳书院才是毁于一旦。” “与其如此,不如我等先把嵩阳书院的学子请到主公麾下做事。一来保全嵩阳书院的读书种子,以便将来再复书院之盛。二来他们也可以混个从龙之功,立德立言,省却了科举之苦。” 张顺闻言倒是对陈金斗刮目相看,不曾想这厮这些日子倒也有这般进步,难能可贵,竟然说出这般言论。 巧言令色,那李际遇哪里是陈金斗的对手,一时间反倒讷讷不语。 张顺见此倒是心生一计,便笑道:“这一回倒是陈金斗有几分道理,李际遇你也不必生气。” “本来我打算亲自去嵩阳书院一趟,拜一拜‘二程祠堂’,访一访书院山长,以示尊敬之意。如今既然际遇兄有如此雅兴,不妨代我走这么一遭,为我请来书院文人学士,当计一大功。” “那陈金斗做事太过粗鄙? 我意属其人,又生怕他惊扰了诸位学子。唯有际遇敬重读书人,此番前去我才放心。你若是做的好此事? 足以证明你堪当重任,可独领一方兵马。到时候? 驻守嵩山之事,亦非你莫属也!” 李际遇闻言暗自苦笑一声? 哪里不知道这是主公对他是又打又拉,又拉又防。 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驻守嵩山的重任,只是需要他前去把这嵩阳书院的山长、教师及学子“劝过来”一大批为主公做事。 这些文人墨客虽然没有几分武艺? 却多是又臭又硬的骨气。此番过去? 少不得动用武力? 到时候恐怕他李际遇在这嵩山地界的名声和那余大忠一般无二,逆风尚且要臭十里。 日后若想做下大事? 哪个肯跟随与他?幸好李际遇志不在此,他尚有其他事情要做,便一口应了。 遂后? 那李际遇便点校五百精兵,明刀精甲冲向了那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正位于嵩山南麓、太室山脚下。其地坐北朝南,东、北、西三面峰峦环拱,溪水围合,唯有南面开阔平缓? 为学子出入之地。 这嵩阳书院倒也传奇? 最早为嵩阳寺,乃是僧人居所。等到隋朝大业八年,此地又改名嵩阳观,反倒成了道士炼丹之地。 及至唐高宗、武则天之时,又曾先后两次以嵩阳观为行宫,进行改建营造,并更名为奉天宫。 待至五代,方为太乙书院,后又更名为嵩阳书院,盛极一时。 前后千余载,竟然先后历经释儒道三家和帝王行宫的变迁,也是一奇。 不知幸也不幸,历经千载沧桑,如今这嵩阳书院又成了清净之地。 这一日,天气炎热,山长正卧在席上假寐,随便听一听学堂里的读书声。 山长,即山中长老之意。因为书院多依名山大川所建,故曰山长。 山长之名,起于五代,肇于宋代。宋代以山长为学职,故而流传至今。 这山长又有洞主、堂正、院长别称,乃是掌管院务的最高执掌人,颇为类似后世的校长身份。 其下又设“讲书”“经长”和“堂长”等职,讲书多有教师担任,负责讲解经书之事。经长则在学子中选取精熟经籍者担任,负责为生徒解疑释惑。 而堂长则类似后世班长之职务,负责学子督课考勤、课堂记录、收集诸生问题等闲杂事务。 那山长早已年迈,夏日困乏,不知不觉之间迷迷糊糊起来。正要入梦,突然听到书院内一阵喧哗,他一个激励怕了起来,怒骂道:“堂长何在?怎生不督促学子读书,反倒聒噪起哄?” 不多时,只见一个年轻的后生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大呼小叫道:“不好啦,山长......” 那山长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