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贾母因此更心爱黛玉,直把黛玉当作自己的心头肉,连素日溺爱的宝玉都要退让三分。
王夫人瞧着进进出出给黛玉送东西的人,和薛姨妈酸溜溜道:“之前姑太太在的时候,便是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如今她儿子来了,也不姓贾,确是整个府里都要捧着的。”
薛姨妈呵呵笑道:“这不应该吗?甭说是老太太的外孙子,他现在可是进士老爷了,不得讨好?我看宝玉和他也亲近,以后他也能照拂宝玉,岂不更好?”
王夫人道:“你就打着主意,叫他照拂宝丫头。”
薛姨妈摇着扇子笑得肩膀一颤一颤,“我倒没有意思,我倒十分中意宝玉,宝玉有玉,宝丫头有金,恰好成金玉良缘。好姐姐,我们亲上加亲如何?”
王夫人呷了一口茶,捡了一颗蜜果子入口,慢条斯理道:“宝丫头样样都好,我们家三个姑娘都还比不上呢!只是宝玉的婚事我看老太太必定是要插手的,还得看以后。”
薛姨妈眼中微露失望之色,不过很快就消散了。她那么出色的女儿,若是能选上公主伴读,何愁嫁不到好女婿?
且再等等几日后的好消息。
黛玉在贾府歇了一晚,次日就辞了众人,快马回去蟠香寺。
妙玉身边的老婆子过来禀告,说昨夜妙玉的师父没了。
黛玉原先在整理行囊,便亲自过去瞧,师父已经停灵,妙玉着着素衣哭倒在床边。
他仔细吩咐了葬礼事宜,安慰了几回,想起无空的叮嘱,和妙玉说道:“师父是打苏州回来的,恰好我家里也在苏州,不如你送师父的灵柩回去,我也给你安排去处,保你衣食冷暖。”
妙玉哭得眼睛通红,抽泣道:“师父临走前说......叫我不要回去......留在这里自有我的缘法。”
黛玉心里不解,妙玉作为抄家之后,留在京城里不是更容易叫人察觉吗?
他又委婉劝说,道若回去了苏州,林家人也尽力把她平安。
但妙玉爱戴她的师父,把师父的话当作圣旨。黛玉只能随他去了。
再过一日,就是传胪大典。黛玉换上了红色的进士巾服,骑马直奔皇城。
马上的少年轻裘美冠,眉眼俊朗,打马过街市时,惹人驻足回看。
午门外已经聚集了数百名新科状元,黑压压一群人,三五成堆地闲聊。
黛玉寻到了孟子川,孟子川朝他挤了挤眼睛,低声交谈,“你在京城里买了宅子了?”
“我家里在京城里本来就有宅子,前阵子命人修缮打理,这两日恰好可以乔迁了。”
孟子川嘿嘿笑道:“我昨日碰见了一个绝色丫鬟,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心里很喜欢。只是回家就要完婚了,不好带回去,就送给你当作是乔迁之礼了。”
黛玉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你别弄这些,我还想要家里清净一点呢。”
他不由嫌弃起孟子川的说辞,“动不动就绝色丫鬟,天底下哪来那么多绝色美人,多半是牙婆子夸嘴。别人奉承你几句,你就上了当。”
孟子川不以为然道:“你见过那么多绝色美人,我可是井底之蛙......听说今日也要选秀,来的全都是绝色......”
黛玉脑中闪过宝钗的样子,低头一笑。孟子川奇怪地问,“笑什么?”
这时太监唤人列队入内。黛玉是第一甲的进士,于是站在头阵,身旁恰好是那日碰见的胡惟清。
黛玉和他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他往阶上一看,正好看见胡惟亲的族叔——内阁阁老胡鹤岭。
胡阁老两鬓斑白,双颊凹陷,宽大的官服穿在身上,随风抖擞着。他稀疏的眉头永远都是蹙着的,像是时时刻刻为了家国大事殚精竭虑。
他是这次殿试的读卷官。皇帝并太子二殿下露了面之后,就由着胡阁老来宣读金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德启四年五月二日,策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第一名胡惟清;第一甲第二名林黛玉......钦此!”
宣读完毕,擂鼓奏乐,文武百官并新科进士们向殿前的皇帝俯伏道贺。
皇帝微笑道:“众爱卿平身!”
接着执事官宣布新科进士觐见皇帝。
胡鹤岭高声唱传,声音苍老嘶哑,“一甲第一名胡惟清!”
两旁有鸿胪官复传道:“一甲第一名胡惟清!”
殿前传声如洪钟,胡惟清出来行大礼。
满殿的人都聚集在这个看上去身子羸弱的青年人,站在上头的胡鹤岭板正地站着,眼睛里一丝异样的情绪都难以捕捉。
反倒是身旁其他的阁老,以及高品级的其他官员们都满含笑意。
黛玉很想把头再抬高一点,去看看站得更高的皇帝和皇子们是何表情。
不过他没有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