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
间驾辕的驽马。这些上好契丹马,从哪里搞来就很让赵无妨有些意外。除非是从燕山府马场搞来的契丹马,否则唯一的可能就是从北辽走私过来的。可北辽对军马的出口,向来管制业是极其严格的。 尽管大齐本身并不缺乏战马,但北辽对大齐马匹出口,依旧严厉禁止。因为北辽的骑兵标配是三匹战马,而大齐的骑兵尽管不缺马。但汉人毕竟不像北辽那样,是游牧民族出身,不可能像北辽那样配备三匹战马。 这也是大齐对北辽入寇的反击,始终只能止步外长城一线二百里左右,始终无法深入北辽腹地的主要原因。除了补给困难之外。战马配备达不到辽军骑兵数量,持续作战能力不如辽军,也制约了大齐向北进攻。 当然,这也是与大齐国力与北辽国力对比有关系。在加上西面的回鹘、吐蕃,南面的安南多次入寇,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大齐的精力。但骑兵之间的对决,马匹的数量依然是一个关键因素。不缺马,并不意味着可以像游牧民族那样,马匹超编的配备。 叛军配备了这么多的契丹良马,想要从北辽走私过来,也是需要大量心血和财物的。不仅北辽那边出关就需要相当的人脉,单就进入大齐之后。经河北路诸关口,在运到郑州附近,这沿途不算是马匹的饲料。单就打通各个关节,便需要大量的钱物。 这么多战马、不是驽马景王,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景王居然为这些叛军,花费了如此大的心血,不能不让人震惊。对于单纯只想着战场上事物的赵无妨来说,对叛军的战斗力也许需要重新考虑了。 面对着城下耀武扬威的叛军骑兵,赵无妨并未出城应战,只是叮嘱城中诸军做好防备。城中的骑兵数量并不多,只有赵无妨带来的五百精骑,以及虎牢关驻军中配备的三百骑兵。叛军的主力即将赶到,即便是守城战,但骑兵的作用依旧很大。 对叛军有了一个重新认识的赵无妨,还是采取稳靠为主的战术,并未因为城外叛军耀武扬威而草率出战。而见到城内没有任何的动静,城外的叛军则气焰更加的嚣张。但虽然年轻,赵无妨却是显出少年老成的一面。无论城外叛军如何的嚣张,直接视而不见。 而黄琼对于赵无妨的任何部署,一句意见都没有发表。只是端坐在城头上的一张太师椅上,在左边刘虎、右边王大龙的护卫之下,看着赵无妨不断的调整部署。他说不干涉赵无妨的指挥,果然是说到做到。 就在那位同知,带着征集来的百余名青壮,外加上二百军士,将那些笨重的大炮从西关移动过来的时候,城外也一阵阵的尘土飞扬,一时人喊马嘶好不热闹。叛军的主力,也已经陆续的赶到。大队的步兵,在骑兵与强弩的压阵之下,在城外陆续展开。 随着叛军的主力赶到,黄琼的眉头越皱越紧。城外陆续赶到的叛军主力,足足有几万人。这说明应该已经出兵河南地方卫军,根本就没有起到任何的牵制作用。河南安抚使、河南节度使驻地的汴州,距离郑州甚至比郑州距离京兆还要近。 因为地处拱卫京畿重地的责任,河南卫军的配置数量居全国诸路之首。足足有两万人马不说,还有其他诸路之中除了河北路之外,唯一的三千骑兵。虽说黄琼不知道河南卫军的情况,是不是也糜烂不堪。可这两万卫军,不可能都是豆腐渣吧。 老爷子的圣旨,这个时候肯定已经下达到了汴州。但在汴州距离郑州如此近的情况之下,叛军依然能够不受任何牵制的倾巢出动,这就说明河南卫军那里肯定出了问题。可问题出现在那里,是河南卫军也卷入了此次叛乱,还是有其他的问题,这一点黄琼却是想不出来了。 他现在唯一知道的,此次平叛河南卫军是指望不上了。甚至搞不好,骁骑营要面对的叛军,不单单是眼前的这些。想到这里,黄琼才发现自己尽管没有小看此次叛乱。但是却在某些方面,依旧有些轻视对手了。当然,他指的那个对手并非是眼前的景王。 赵无妨在关城之上戒备森严,叛军主力抵达之后,倒也没有含糊。不顾行军带来的疲惫,直接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在城外床弩和强弓硬弩的掩护之下,对着虎牢关东关发起了波浪状的攻势。一时之间,以往关城的平静,被呐喊声以及厮杀声所打破。 当叛军出现在虎牢关外之时,也就意味着之前还遮遮掩掩的此次叛乱,这次正式拉开了序幕。而到了此时,无论是皇帝还是景王与端王,都已经没有了任何的退路。除了两方面之中的一方彻底失败之外,不会再有第三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