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妹妹难道不觉得现在就是最佳时机吗?”娜木钟的这句话很轻,但是在大玉儿的耳边却像雷声一样。
如今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可是不确定能不能成功的事浪费掉范文程的人情,大玉儿并不能下定决心。
这人情还是当初周家村的事情欠的,大玉儿并不是想要他这个人情的。
比起人情,她更想范文程能为她所用。
可是就算大玉儿算盘打得再精好了,范文程也不笨啊。
大玉儿一个无子无宠,位份又是一个不起眼的庄妃娘娘,他怎么会舍得将自己搭到这条船上?
于是就变成了范文程欠大玉儿一个人情。
大玉儿抵制住了娜木钟话里的诱惑,“姐姐,这最佳时机可不是眼睛看看就是的。”
皇后之位可只有一个,娜木钟怕大玉儿坐享其成,大玉儿同样怕她黄雀在后。
想要让她放出王牌,自然得让她看到娜木钟的诚意。
娜木钟知道大玉儿这是松口了,她抬起手以茶代酒敬了她一杯。
诚意,她会让她看到的。
*
盛京城也就是沈阳城,城内有两家诗社,一家名为天子堂,一家名为田舍郎。
取自北宋汪洙《神童诗》里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天子堂行走的都是汉臣子弟还有他们熟识的大清贵族子弟。
而田舍郎听其名就知道是寒门子弟的地方,也是在前几年有流言传大汗会在沈阳举办科举考试的时候,由几位举人举办的。
不过这举人是明朝的举人,虽然在学子间还有不少威望,但是想要享受以前举人的地位是不要妄想了。
原本一年过去,两年过去,大金一直没有举办科举考试,田舍郎沉寂了一段时间。
但是从去年开始田舍郎异常热闹,因为大汗登基为帝,开恩科取士。
皇帝陛下颁布谕令,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
贴在皇宫外面布告栏上更是写着,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奖之,以昭作之人之典,诸贝勒府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各家主毋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偿之。
这里的生员也不是指的秀才,而是有学堂的学子,只要是启蒙过的,认为自己学识不错的都可以考。
毕竟要是规定秀才才能参加,那恐怕就就要刷下大部分人了。
整个盛京城考中秀才最近的一批只怕要追溯到万历四十八年了,距离现在都已经过了将近十年了。
这十年来长成了多少人,又有多少原本的童生秀才身亡,数都数不过来,还不如都可以参加,皇太极选择性多一点。
这次皇太极想选的是治国理事人才,童子试和院试考试的学子肯定比院试多多了,选出来的又还不足以担当重任,今年就暂时先不浪费时间了,因此,此次科举考试只考乡试、会试和殿试。
皇太极的旨意一传出来,整个大清有学之士都沸腾了,他们都可以参与科举,不管是汉臣子弟,还是汉人奴隶都可以。
不过因为要筹办皇太极的登基称帝大典,科举考试要在年前全部完成有点困难。
皇太极便让内阁将乡试安排在年前十二月中旬,会试和殿试年前实在是安排不了了,所幸等正月过了再举办。
今天又是正月十五元宵灯会的时候,皇太极自从天聪元年元宵灯会带着宝华上街游玩以后,之后的每一年,只要他在沈阳,就一定会带着宝华上街凑凑热闹。
今年情况不太一样,最热闹的地方不是举办灯会的那条街上,而是天子堂和田舍郎。
皇太极便带着宝华去了田舍郎,这天子堂里都是贵族子弟和汉臣子弟,其中有不少肯定是认识皇太极和宝华的。
他们既然是微服出来的,皇太极也不希望被人识破身份,他便带着宝华去了田舍郎。
也不止这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一次乡试,皇太极亲自看了考生的试卷,当然不是每一篇,而是是内阁选出来的佳篇,加上他自己从差篇里面随机抽出来的几篇。
因为皇太极提前说过,他会随机抽查落选的差篇,内阁在批阅考生试卷的时候更是严谨,就算有原本有小心思的人,都不敢有小动作了。
万一他们落选里面有特别得皇帝陛下的眼的呢。
皇太极很满意的被他们刷下去了,这算什么事呢?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太极从佳篇中看到不少好的治国良策,虽然理想化了一点,但是年轻人才会有这样的冲劲和突破,这正是他现在需要的。
这些佳篇大部分是出自田舍郎中的学子。
皇太极带着宝华进了安巴早就订好的包厢。
听着大堂众位学子的交流以及文学比拼,皇太极给宝华夹了她喜欢的菜,宝华也给他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