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 大忠似奸 (二合一)
入无休止的轮回状态,就演变成为了明末的党争。 “王中堂,这话也不尽然,我们还是有机会赢得阁部大九卿的廷议。” 通政使乐恽关键时刻插了句嘴,他认为文官集团还没到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 “此话怎说?” 还没等王文开口,何文渊就朝着乐恽问了一句,他内心里面更偏向于俞士悦的理念。毕竟身为文官集团的领袖,何文渊被沈忆宸给死死压制,还没有机会大展拳脚发挥出自己的执政能力,可不想像胡濙那样黯然离场。 “沈忆宸七十致仕的改革,打着什么主意,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朝堂阁部级别大臣里面,除了几个沈党的铁杆,大多数内心里面肯定不会赞同出现一方势力独大的场面。” “我们要做的时期,就是拉拢沉默的大多数。” 听到乐恽这番话,何文渊赞同的点了点头。朝堂年轻官员里面沈党是众多,可是阁部级别的官员里面,沈党还没有占据绝对统治优势。 可能这些官员常日里不会反对沈忆宸,但如果真的要出现一人把控朝野的局面,哪怕为了维系官场的平衡,他们也得站出来阻止一番。 否则等到沈忆宸真的做到一家独大,那其他不顺从的派系官员就没有任何的生存空间,就连皇帝恐怕都得受到沈忆宸的制衡。 见到何文渊点头赞同,乐恽仿佛受到了鼓励,紧接着开口道:“阁部里面沈党真正的党羽,就只有商辂、李贤、萧彝、徐有贞四人,年富勉强算半个。” “偏向沈忆宸有兵部尚书于谦,杨鸿泽两人。” “我们这边有大宗伯、王中堂,还有本人。” “没有表达态度两不相帮的有阁臣王一宁,都御使寇深,大理寺卿王槩。” 乐恽很快就把阁部大九卿的高官阵营排列了出来,表明了他的是有备而来。 虽然这些年通政使的职位,已经没有了萧彝的威胁,但是随着彭时、岳正等新一代沈党官员崛起,势必会想要出人头地反动攻势。如果何文渊、俞士悦等文官重臣告仕回乡,单单靠着乐恽自己是无法坐稳都御使的位置,必须防患于未然。 “从这份名单看似沈党人员众多,实则于谦跟杨鸿泽两人,更多是遵循心中大义,不会盲目听从沈忆宸的号令。另外阁臣王一宁,这些年空有阁臣之名,却武阁臣之实,难道他不想有一番作为吗?” “这三人,本官认为劝说成功的几率很大!” “至于都御使寇深,早年间石亨飞扬跋扈的时候,双方曾结下过很深的旧怨。当初沈忆宸力保石亨率兵西征,寇深就当面表达过反对,有这一段往事存在,他就不可能投靠沈忆宸。” “最后便是大理寺卿王槩。” 说到这里的时候,乐恽把目光望向了身旁的俞士悦,他跟王槩是同窗同年的好友,两人还分别担任三法司主官,如果连这份关系都拉拢不过来,那简直就太失败了。 经过乐恽这一番分析,在场几位大臣脸上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情,他们已经开始分析拉拢的几率有多大,联合反对商辂官场改革的几率又有多大。 权衡一番利弊之后,何文渊再度看向了王文说道:“王中堂,乐通政言之有理,就算沈中堂这几年做的再好,朝堂终究不能被一家给统治,那样最终会出大乱子。” “想必这个道理,阁部大九卿的诸位大臣都明白,王中堂不能选择袖手旁观。” 何文渊这一次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需要王文的帮助,来联合各方力量制衡沈忆宸的官场改革。别的不说,单单一个说动王一宁,就没有谁比王文出面更合适! 本来王文已经接受现实打算彻底躺平,结果乐恽的分析,何文渊的拉拢,让他内心里面又出现了一份动摇。确实这次官场改革,沈忆宸独掌朝政的意图太过于明显,哪怕那些支持他的大臣,恐怕这次都会为了官场平衡站在对立面。 只要能拉拢到足够的阁部大臣,就能推翻商辂的官员退休制度,并且成功的几率看似很大。 就在王文思前想后即将要下定决心的时候,一名吏员急匆匆的跑进了议事的大厅,朝着礼部尚书何文渊禀告道:“大宗伯,商阁老那边又向陛下呈递了一份上疏,内容同样事关官场改革。” “只不过这次他把目标,对准了内阁首辅……” “奏章内明确写到,内阁首辅采取任期制,每五年算一任,最多连任两届十年,期满除非遇到战时情况,否则即刻致仕不得以任何理由留任。” “同时还要求连同致仕制度一起以律法形式明文确定,编入到《大明律》中,违律者将追究其连带责任!” 什么? 听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