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两亿两亿六千万
路程,夏天都还好一些,如果是秋冬时分就别指望能动弹分毫了。 这地方的冬天,你直接室外尿尿的话,这尿还没有落地就能直接化成冰花! 极端的严寒,漫长的距离,这些都极大的阻碍了帝国向北扩展。 而这些问题,短时间内也没什么办法解决,而帝国也没这个需求去解决,至少几十年内没这个需求。 帝国对北方地区,尤其是黑龙江以北地区的核心策略就是先把俄罗斯人赶跑,把这些地盘先划拉到自己的碗里,至于什么时候真的吃下去……以后再说。 所以,帝国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花费大量的人力物资,非要跑到天寒地冻的北极地区去搞什么开发。 就现在这样,搞个堡垒据点驻扎一些兵力,然后弄点皮毛什么的就挺好的。 罗志学想要开发的并不是黑龙江以北地区,而是黑龙江以南地区。 准确的来说是东北地区的三大平原,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帝国之前十几年来主要开发的就是辽河平原以及部分松嫩平原。 现在,罗志学想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开发东北地区的这三大平原,让东北地区彻底从传统意义上的哭喊之地,转变为鱼米之乡。 这并不是不可能办到的,之前十几年来,大楚帝国对辽河平原的开发效果就非常好,辽河平原的开发,让大楚帝国在当地多出来了数百万人口,并且让东北地区彻底摆脱了需要从关内输入粮食的尴尬局面。 当地生产的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之余,反过来向关内输出粮食。 而罗志学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发辽河平原,然后投入人力物力重点开发松嫩平原,再试探性开发三江平原。 这种大规模的开发,自然也少不了帝国的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扶持。 政策没什么好说的,大楚帝国在过去的十几年来,各种移民政策已经相当完善了,关内很多地方每当遇上自然灾害的时候,都会组织官方前往招收官方移民。 倒是资金上麻烦一些,别看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连年增加,如今更是已经达到了两亿六千万楚元的中央财政收入,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啊。 每年光是军费就好几千万,然后还有行政开支也得好几千万,每年往各种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防洪灌既等水利设施、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投入也是非常的庞大。 然后各种农业扶持资金,要知道大楚帝国的农具补贴从施行以来,就从来没有取消过……然后对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的一些企业开办的大型马耕农场也会有一些补贴。 每年还得各种赈济救灾……大楚帝国太大了,领土横跨北极冰原到南方热带热淋,各种气候都有,如此庞大的领土里,每年总会有一些地方受到各种的自然灾害,什么地震啊,洪水啊,干旱啊什么都有,而这年头的农民自救能力也非常弱,因此每年官方都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各种赈济救灾。 然后还有各种工商业的扶持发展资金,比如搞个什么工业区,官方总得投资进行各种基础设施的修建吧,这可都是钱,这些钱一般是地方财政出一部分,中央财政也出一部分的。 然后还有教化方面的开支,这些教化里开支最大的乃是教育开支,大楚帝国可是大规模设立了众多的官办小学的。 大楚帝国没兴趣搞什么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但是对初级教育的普及还是非常上心的,过去十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设立各种初等小学,高等小学。 而这些官办学校的创办,全都是由官方出资的,不仅仅修建学校要花钱,而且这官办学校里的教师以及行政人员也都是吃财政饭的。 虽然名义上,这些地方行政以及教师等人员的薪资,是由地方财政所负责的,但实际上很多地方的财政没几个钱,依靠自身的财政力量可负担不起来大规模的普及化教育。 甚至很多地方的财政输入,连普通行政人员的薪资都无法负担。 而这些,都是需要上级财政来支持的。 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每年都需要向各贫困地区拨款好几千万,用来维持当地的行政机构以及教育机构的运转,并且修建防洪水利以及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虽然多,但是也架不住花钱的地方更多啊。 这么多年来,大楚帝国的中央财政收入连年增加,但实际上资金使用都是很紧张的。 当然了,这也和大楚帝国君臣们自己作有关系……手里有点钱就想着干点啥! 存钱什么的,对于帝国来说不存在的,这没搞出来财政赤字就很不错。 如此情况下,帝国想要弄出来一大笔钱搞什么东北开发,难度不小。 这钱挪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