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图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知我何求 > 煮茶,待雪

煮茶,待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只见陆景行很熟练地夹了几块炭火,放在一个红泥腰鼓炭炉里,用铁夹轻轻挑了挑其中已有的小火苗;接着捧起一旁的一个粗土瓮,往一个红泥侧把壶里加了七、八分的水,将壶架在炉上;又从一旁的茶架上取了一块茶饼,用一旁一个花梨木的茶锥翘起一小块,放在茶荷上。

“今天喝点阿莲的老班章吧,她在云南有自己的茶园,其中有几棵古树,上百年了。“

陆景行的声音如常,语调不高不低,语速不急不缓。

顿了顿,陆景行又接着说道:

“这个泉水是从法净寺那边取来的,法净寺对面山上有一片竹林,那里有两个泉眼,大多人只会在靠近山下的那个泉眼里接水,而我则会再往上走八、九百米的样子,在更高的一个泉眼里接水,因为那里是从岩石里渗出来的,夏天也清澈冰凉。”

叶亦舟难得听到陆景行主动讲这么多话,他如此娓娓轻声道来,声音竟是有魔性,让人心绪宁静;而陆景行纤长的手指,娴熟地煮杯烫壶,沏茶倒茶,一脸的闲散,背衬着西湖的山水,说不出的书卷倜傥。

叶亦舟看得竟有些怔怔。

待陆景行取了其中一杯递给叶亦舟时,叶亦舟望着此情此景,不禁随口念道: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陆景行听后,微微一笑,看了看窗外,也随口应和道:

“一城冬水一隅花。浮云暗千家。”

叶亦舟看了看屋中的兰花,又望了望阴云密布的西湖,她没想到在国外生活这么多年的陆景行,竟对古诗文如此精通,如此才思敏捷地应景修改了原诗的“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陆景行又像是看出了叶亦舟的心思,于是徐徐而言:

“因为我母亲。”

“您母亲?”

“嗯。先尝尝这茶吧,喝茶要趁热,不然辜负了这头盏的茶气。”

陆景行并没有接着话题继续下去,而是看着叶亦舟手中已捧了良久的杯子,催促道。

叶亦舟于是拿起杯:一赏茶色金黄明亮;再闻兰香浓郁;三尝入口微苦,却立即回甘;茶气刚烈,杯底留香。

“这芽叶粗壮油亮,颜色略深,香气下沉,暗香明显,应该是三年内的新茶;如果配那下等井水或者中等江水,必然有损其花蜜之香;幸而有这上等山水,水轻而滋扬茶气,才能这般茶水相得益彰。”

陆景行没想到叶亦舟这么懂茶,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微微一笑,说道:

“这是阿莲去年自采的茶,给我留了一份;而这水,更是上中之上,是山水中‘拣乳泉、石池漫流者’,因此也不枉我多行的那些崎岖山路。”

“您独自上山寻水,真是好兴致。”

叶亦舟想象着那个画面,脱口而出;但话刚出口,又狡黠一笑,说道:

“或者,不是独行?”

叶亦舟快速调频着大脑,眼前立即浮现出同一个画面,只是里面多了莲姐玲珑的身姿。那画风,叶亦舟自己想想都觉得美,不禁哑然失笑。

陆景行看着自我意淫的叶亦舟的表情,估摸出了七、八分,于是也不解释。

过了好一会,看着叶亦舟坐在茶桌边,被炉火熏得微红的面庞、眼中盈盈的笑意,以及那一瞬间神形的曼妙,不禁小声地说了一句:

“你和我母亲年轻的时候还有几分神似。”

“嗯,您说什么?”

叶亦舟并没有听得真切,不过隐约听到“母亲”二字,于是想起了刚才那个话题:

“对了,您刚才说因为您的母亲?”

“嗯,我的母亲。我记得我曾给你提过,我从小和姐姐跟着母亲长大的。母亲出身书香,从小就带着我们背《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我的名字也是我母亲取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叶亦舟问道。

陆景行听了,微微颔首。

叶亦舟不止一次看到过这句话,于是忍不住继续侃侃而谈:

“是个好名字,郑玄曾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而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下句‘景行行止’,差别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实在是有意思。“

叶亦舟说着拿起茶盏,一个牛饮而尽,然后又接着问道:

“不过您觉得您母亲给您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更倾向于哪种解释?“

陆景行一直静静地倾听叶亦舟的长篇大论,他发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