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报
“真登报了啊?一万块钱也太多了吧?”
李爱民和黄珊怎么也想不到艳丽姐会直接把怎么给饺子保鲜的问题登报。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嘛,反正咱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不如登报向社会公开征求办法,正好还能顺便给郑记打个广告。”
郑艳丽抖了抖手里的报纸,这个办法还是前夫教她的,他都能登报寻人了,她为啥不能登报寻求冷冻保鲜技术呢?
一万块钱现在可是笔大数目,今天早上已经有不下三个记者来要求采访郑艳丽了。
现在地方出一个万元户都能当新闻宣传,竟然有人能掏出一万元就为买个什么?延长饺子冷冻保鲜的方法。
真是新社会新风尚。
百京报的记者摆弄着单位的摄像机,先给郑记的门头来了一张。
招牌上郑记两个字写的劲道有力,门头装饰的简洁大方,还贴了工厂开门的通知,红纸黑字。
记者满意检查自己拍好的照片,一篇新闻这就有了,名字就叫《改革开放新政策,女人也能当老板。》
多励志。
出来一趟可以歇半个月了,郑艳丽这个人身上有太多可以挖的点。
刚刚他还在路人口中得知郑艳丽竟然还是个寡妇,带着四个孩子北上讨生活,靠着自己一双手打拼出来这么大的家业。
据说百京城里现在很火的麻辣烫也是郑艳丽发明的。
郝幸福麻辣烫一天能卖上千份。
了不起,真是妇女能顶半边天。
新出炉的报纸上登了个白捡一万元的大新闻这事,立马席卷了整个百京城,甚至还有向周边扩散的趋势。
“他姨你看没看今天的报纸,上面登了个新闻说是谁能让饺子保鲜时间长就给谁一万块钱。
一万块钱啊!!”
“谁家不会包个饺子啊,这不是白送钱吗?”
“不是包饺子,是要饺子的冷冻保鲜技术,就是看谁能把饺子保存的时间长还不变味。”
“给我报名,我家饺子可以存一个冬天呢。”
......
这样的话在百京城里到处都是,幸亏报纸上留的联系方式和地址都是报社的,要是留郑记的地址,估计不到下班郑记门口人就该堵满了。
现在被堵满的是报社门口,上到社会精英,下到大字不识的,都说自己有法子给饺子延长保鲜时间。
李爱民和黄珊都在报社里和编辑们一起处理,郑艳丽跑去带孩子们和沈平去吃法餐了。
马克西姆法式餐厅开在了翠花胡同附近。
郑艳丽和沈平骑着自行车带着四个孩子,连坐自行车都泾渭分明,大燕和三燕坐在郑艳丽的二八大杠上,二燕和四燕坐在沈平的车上。
马克西姆是百京城里第一家法式餐厅,刚开业没多久,沈平就拉着她们来吃饭。
沈平今天穿了一套西装,带着金丝眼镜,难得的打扮了一下,更显得他丰神俊朗,如玉君子。
大燕她们也打扮了一番,穿的是裙子,领口还有一个蝴蝶结,孩子们站一排,乖巧可爱。
马克西姆刚开业,大门口就有好多人在排队,沈平牵着郑艳丽的手缓缓走进餐厅门,旁边迎宾的服务员伸手欢迎她们还说了一句。
“兹德拉斯特维杰。”
郑艳丽一脸懵,沈平悄悄附在她耳边,给她解释道:“这是俄语你好的意思。”
她闻言回了个笑容。
沈平眼神一直跟着郑艳丽,见她回了个笑容他也跟着笑。
连最讨厌沈平的大燕看到了这么和谐的一幕,都生不起讨厌沈平的心思了。
马克西姆餐厅里面地板擦的能反光,大燕看着这么干净的地板感觉都能拿镜子照了,耳边还有优雅的钢琴声。
餐厅里面大家说话声音都小小的,彩色玻璃在餐厅里投射出彩光。
桌子上燃着蜡烛,二燕一直在环顾,好浪漫。
沈平把菜单上看不懂的语言全都翻译成中文,耐心给郑艳丽和大燕她们讲解。
“沙拉就是把好几种蔬菜切碎撒上酱料。”
“切成小薄块的牛肉在外国就叫牛排。”
“土豆泥就是捣碎上锅蒸熟。”
沈平把每道菜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了一遍。
“停,你说完都让人觉得没食欲了,旁边服务员看你的眼睛都红了,气的。”
郑艳丽悄悄附在沈平耳边提醒他。
主要是这个服务员气的脸都绿了,穿的燕尾服后面那两个尖尖差点变成剪刀来剪沈平的头。
“叔叔,后面这几道是什么?”二燕倒很喜欢沈平介绍菜品这个环节,刚进来的时候,她很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又看不懂菜单,尴尬无措,像是又回到了国营饭店被嘲笑那一刻。
“之前我在美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