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月山城孤(5)
五月二十八日,拂晓,在沉睡的沥水刚刚苏醒、两岸旁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离滨渡口断断续续集结而去,过了半晌,停泊的船只一一散开,三三两两的人群,有的已坐在船头泛舟中流,有的还在岸边继续等待。
水雾茫茫,河面的船儿似与灰色的烟气融为一体,船身若隐若现,水声哗哗、橹声吱吱,桅灯忽闪忽灭,高亢的号子声时高时低。
那候渡的人还留在岸边徘徊,高高举着翘望的脑袋,无边无际的沥水似要被他们看穿似的。岸上,推车骑马、荷担负囊的人们……接踵彼肩穿梭在须岩巷、柏青街上,垂柳、棉白杨、垂丝海棠枝繁叶茂,各种飞禽叽叽喳喳忽而展翅飞翔、忽而停栖不动,汇成一副中原皇都的烟火景象。
卯初,御驾队伍整序按部就班出吉旦门,驾六马的青盖金根銮舆四周点着数盏长明灯,由身穿厘铠的一百名左右武卫禁军引着走在靠前的位置,跨过吉旦门五十米远,便到了宫城外围的子界河。当行到沥水南岸时,在沥水北岸鸿雀坊规避远观的百姓们不由停下打量着这支队伍。
其阵仗仍按照卤簿规定而备,导驾、引驾、车驾、后部鼓吹、后卫部队等一样不少,只多了五百左右千牛卫禁军卫队在銮驾出皇城后领前开路。随后是作为导驾的先头仪仗队,依次分别乘坐的是朝廷官员和京属官吏,还有两队由左右羽林军骑兵及六行步甲队组成的清游队,然后才是銮驾以及妃嫔、皇子、公主的车舆,队伍的后面又是皇室宗亲、三公九卿、世妇命妇,一般官员和五千名左右羽林军组成的骑兵和步兵,为此天子的队仗基本排在车队前部,而东宫的车队紧紧安排在后妃队列之后。
车队从头至尾两边还有四千余步兵禁军排成四排各分两队护卫。皇帝原本想带走整个禁军,考虑到禁军全部随驾引起骚动,于是只有“南衙”五百左右千牛卫队和“北衙”禁军一万人随驾,然后下旨令“南衙”除左右骁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领军卫这几个负责京城安防的卫戍外,还有一万禁军以护驾的名义晚三天赶赴离宫。那时这一大批禁军出京,已是皇帝快要抵达离宫之时,百姓即使发现异常也不会造成銮驾沿途的拥挤,也比较容易平息当前一些舆论的谴责。
百姓们小声低语掂量着御驾的规制,尤其随驾禁军的规制非常庞大,但随驾官员、皇室、宗亲却不如以往皇帝移驾离宫时那样众多,他们也获悉皇帝留下很多皇室宗亲大臣甚至皇后和妃嫔。而近来京城商贾来往频繁,募兵处招募很多新兵,又有张尚义领军驻防在京郊,怎么看也不会与叛军将要打入京城联想到一起,尤其御驾后面留下一连串整齐排列的军队,他们个个手持钢戈,威猛强壮,那样的不可一世,仿佛任何只要前来侵犯京城的千军万马都能赶尽杀绝。而几日前在尚武苑由皇帝检阅的军队,他们表现的神武与英勇,又成为一颗定心丸植入了百姓的心里。
本朝以纯孝教化子民,皇帝为太后祈福是明示孝道,臣民对此举更有别样的崇敬心。为已故吴太后祈福出宫,要求场面肃穆,出则连骑,归从百两,所以出宫时秩序井然,百姓亦无喧哗之音。
等走到皇城外最北端勤务坊区的宣化街时,才过卯时二刻,街道上原本熙攘的人影几不可见,好在京城的道路宽阔笔直,又由磨平的青石板铺砌,马车驶过声响不大,且出发前要求所有马匹除去铃铛,因此沿途除了马蹄声与车轮声,并无人言杂语。
这支由皇族、禁军以及部分大臣组成的迁移队伍朝京城南面的湃掖门而去,他们将沿着通往越州离宫的官道,越过湃河进月山隘,到毓秀山,过钟毓桥就可以直抵离宫。
一路上,太子得到的旨令是策马或坐车在靠近銮驾的部位护驾,再兼顾车尾的巡逻职责。到了掖江门朝碧霄山庄行进时,忠玉前来向陈询回禀说胡良娣疯病又犯,正在车舆里大哭大闹,还一度因不适应车马劳顿晕厥过去。
陈询便拍马赶到銮驾周围,寻到柴泊说明缘由,并表示前去探望的愿想。恰好此时,□□也来见驾请求见女儿。
皇帝不耐烦地道:“东宫良娣疯了,为何还带着上路?”刚发完牢骚,就吩咐柴泊,“让太子去瞧瞧吧!”
车舆摇摇晃晃进入山路,预示已进入碧霄山庄附近的湃水和月山隘。皇帝示意纪悦妃掀开车帘,看到远处的湃水犹如一根白链锁,近处的马球场和射猎场勾起皇帝的回忆,顿然一阵失落和悲伤涌上心头。
大好江山被自己弄得如此地步!
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此时更是悲中生痛,一股眩晕朝头顶袭来,只觉双眼迷糊,目光所见的山川、树林登时如乱箭在飞。皇帝一时失去了知觉,但并未倒下,而是笔直地坐在茵褥上一动不动。
“陛下!”一旁的纪悦妃觉察到异样,轻轻推了推皇帝。
皇帝“哼”了一声,眼珠子动了动。
近来除了柴泊、纪悦妃和近伺的陆延等三两个奚官知道皇帝病体实况,其他人都被瞒得实实的,好在皇帝的头脑还很清醒,指挥应话如常,又逢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