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特供
这次的会议规格比较高。 领导就是提个方向,如果企业家有意了,再跟农业厅进行专项的对接,商谈具体的事务。不过,大体方略已经有了。 大安的这块项目区,已经在改造了,预计到明年年底,就会改造出120万亩的水田,后年开春就可以耕作了。这么大规模的土地,每年单是土地租金就得几个亿了。 再算上播种、施肥、人工和后续的管理、收割等环节,这个项目每年少说要投10个亿! 第一年的时候,还要采购各种设备,又得砸进去几个亿。 这生意太大了,周不器有点玩不动。 他又不是专门搞农业的,手底下也没有这方面的精英人才,以一个纯外行的视角切入进去,根本搞不起来这么大的项目。 会议上,周不器就很明确地表示,他对这个农业项目有兴趣。可是,具体怎么搞,要从长计议。 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每年花10个亿,对周不器来说不算什么,哪怕都亏了他也能承受得起。 可是,家乡承受不起! 投资不出山海关,这可是铁律。 国内有不少有情怀的企业家都想振兴一下东北经济,基本就是谁来谁死。要是周不器回家乡投资农业失败的消息传出,那对家乡的负面影响就太大了。 连周不器这个本省人回乡搞投资都失败了,那谁还能成? 以后就再也没人过来投资了。 这个项目如果周不器要做,那就只有华山一条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可他是农业外行,哪那么容易啊? 会后,万达的王总和巨人的史总就都找到了周不器,建议他不要冲动,没有全能型的商人,农业看似简单,可越简单的东西难度越大。 国内都搞了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了。 几千年下来,就没有任何改变。 传统的力量太强大了。 史余柱还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你想做的是科技农业,就像美国那样,大大地提升生产效率。可是你别忘了,我国有8亿农民,都用机械去播种、收割了,他们怎么办?” 周不器笑了笑,“不至于,也就是100多万亩,影响不了全国的大局。” “可是本地呢?”史余柱瞥他一眼,神色平淡,“如果官府想让你通过这些土地为地方农民创造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呢?这怎么办?要是别的地方,我就不说什么了。在这边,我怕到时候农民聚集起来,把你从国外高价进口的机械设备给砸了,让你不得不雇佣他们来耕作。” 周不器摆摆手,“没那么严重。” 史余柱冷哼道:“你还是太年轻,二十年前,我也做过一点农业方面的生意。去过一些国营农场参观过,那都是给领导特供的农场,有武警官兵把守。那又怎样?每到秋收的时候,一样会被偷。面积太大,根本看管不过来。” 周不器心头一震。 这才是关键啊! 如果是国企搞的农场,有强权保护,抓到了后果很严重。民企的农场就没这资源了,到时候有农民过去偷偷收割粮食,就算被抓到了,也不好处理。人家那么穷苦,想罚都没法罚。 万达的王总摇了摇头,“这事的确不好搞,100万亩,那是多大啊?怎么看管?一不小心,可能就是整村出动,晚上打着手电,一晚上就能收割几百亩水稻。农场化经营在国内推不动。” 史余柱道:“最关键的还是稳就业,要给农民留条生路。尤其眼下经济下行,社会上失业人数这么多,农民工已经出现了返乡潮,稳定是最重要的。” 周不器心凉了一半,“嗯,是这个道理。” 王总笑道:“不过,弄块地还是挺好的,这边是黑土地,产出的粮食质量好。” “嗯?” 史余柱眉梢一挑。 王总道:“你刚才说的,特供啊!咱们小老百姓,没有特供食品。可国内的食品安全,越来越成问题了。很多大米都是重金属超标。” 周不器眼睛一亮,觉得这个思路不错,“嗯,可以搞!小弄一块地,咱们自己种点水稻、小麦什么的,测好土地的金属含量,把地养起来。不加化肥,产量可以低一点,纯绿色有机大米。咱们自己弄点自己吃,不大面积搞,就容易了。” 王总点了点头,“对,搞大了不好,容易出事。民以食为天,农业可不是拍拍脑子就能搞得。成功了,有农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失败了,有恶化投资环境的风险。出事了就都是大问题。小来小去的,不管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不影响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