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二线城市来说,小城结婚年龄偏早,像林嘉成这样29岁在体制内还没谈对象的,也是少之又少了。
林父也看过来:“童童,我们做父母的不是要催你,但是确实可以跟人家多接触了。在体制内,你一直没着落也不是个事。”
林嘉成擦了擦手:“我有分寸的,只是暂时不想谈。”
“那你怎么跟主任说的?”林母担心他说话得罪人。
“我说有喜欢的女生了,只是不在本地。”怕父母继续盘问,林嘉成站起来往房间走。“我先去洗漱了,明天还要开会。”
林母定定地看着房门,转头问林父:“老林,你说真有这么个女生吧?”
“那我怎么知道,他又没跟我说。”
“哎,儿女都是债。”
南市老城区有两所高中,许家和林家的父母分别在两所学校任职。两家父母原本在郊区的同一所学校上班,后续调动进城,工作单位这才分开了。许是和林嘉成小时候一起住在教职工院子里,进城后两家又在一起买了房。两人从幼儿园就在一个学校上学,直到中考结束去了各自父母任职的高中。
对于许是来说,林嘉成是别人家的孩子,是面前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从小时候比赛吹牛的时候,许是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一群小朋友围在一起吹嘘自己家有多大,从篮球场、学校、城市、国家、周、星球、黑洞到宇宙。
最后林嘉成总结说:“我的家的大小等同虚空,包含了你们所有人说的概念。”
当时5岁的许是不明觉厉,似懂非懂,一下子就被他装到了。但自己似乎并没有可以反驳他的能力,突然就手足无措起来。
到了小学,两人成绩的差距开始逐渐显现。林嘉成一路绿灯参加了小学奥数比赛拿了奖,许是还在纠结“为什么水池要一边放水一边加水”、“为什么鸡兔要放在一个笼子里”。
许母曾经非常无语地感叹过不止一次:“都是老师家的孩子,你跟林嘉成的差距怎么能这么大?!”
许是小时候还只会扭着裙子不说话,等大一点之后就会回嘴了:“李晓玲女士,因为童童的爸爸妈妈比你们聪明!”
许母万万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不可能,我们都是同一批考的师范大学,他爸妈高考分数还没我高呢!”
“人家爸妈一个教物理,一个教生物,从小玩的就是细胞模型,搭电路玩具。你们一个教语文,一个教英语,我玩的都是布娃娃。”许是总结了一下,“输在了学习的起跑线上。”
许是觉得自己在儿童阶段还是很有好胜心的,每次考试完都要偷偷问问林嘉成考了多少分。一旦没他分数多,回家都要哼哼唧唧哭一场。后来发现实在是自取其辱,人家是万年不变的满分,变化的只有自己起伏不定的分数。
这个差距到初中开始变得更加明显,相差几分变成了十几二十分。许是的数学明显跟不上了,许母只能找相熟的老师给她补课。除了补课,许母还会把林嘉成满分的卷子要回来,当成标准答案让许是对照订正。
许是对此愤愤不平,认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但是学生还是要靠分数说话,没有分数就没有话语权,她只能瘪瘪嘴拿着卷子回房间。
就这样跌跌撞撞到了中考,许是的分数瘸在了理科,尤其是数学上,跟林嘉成落下了三四十分的差距,至此两人同校的历史终结。
许是对此接受良好,可能是从小都考不过林嘉成,心态打击复原能力强,依旧乐呵呵地上学。
许母恨铁不成钢:“人家在市排名第一的高中,你看看你自己,不觉得羞愧吗?”
“我水平就是这样啊,”许是心态有点摆烂,“不可能大家都在最好的高中啊,总有人在其他高中。”
“那在最好高中的人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妈妈,”许是正色道,“你要接受我只是一个资质一般的孩子,童童那样的,是要去京大清大的,跟我不一样。世界上只有一个爱因斯坦呢,你看我能变成陈景润吗?而且,你这样说自己上班的学校好吗?好歹全市排名第二啊,也没有差很多啊。”
不过许是算是一语成谶,林嘉成后来果然去了京大。
后来许母回想,觉得许是智商不高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她小时候就不大分得清人,不明白为什么叫“阿姨”的人那么多,阿姨跟阿姨之间有什么不同。好不容易认得清林母了,一定要叫“纪阿姨”,不然还是一团糊涂。
算了算了。
许是学习成绩没有林嘉成亮眼,但作为教师子女,肯定也算不上差。许是文科数一数二,不止在班级,在全年级各项单科也能上状元榜。物理化学能保持中上,数学的瘸腿就显得尤为突出。她在文科实验班,数学基本排在倒数十位。
数学老师常和许母感叹:“你们家许是数学要是能达到班级平均分,985都能冲一冲。”
然并卵,感叹终归只是感叹,许是